[发明专利]一种中国陆生常见蝰科蛇毒多价抗血清的制备方法及用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79174.0 | 申请日: | 2010-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3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郑颖;范泉水;叶峰平;邱薇;张富强;张志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39/395 | 分类号: | A61K39/395;A61K9/19;A61P39/02;A61K35/16 |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 代理人: | 孙山明 |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国 陆生 常见 蛇毒 多价抗 血清 制备 方法 用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蛇毒血清,特别是涉及多价抗血清的制备及多价抗血清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毒蛇属种具有很大的地区差异性,同一种类的毒蛇由于地区差异所产生的蛇毒毒性成分不同。中国陆生常见蝰科蛇以中国南方地区蝰蛇、烙铁头蛇、蝮蛇、五步蛇、竹叶青的蝰科蝮亚科和蝰亚科毒蛇为主。在毒蛇咬伤后如果能够鉴别毒蛇种类,首先应考虑使用单价抗蛇毒血清,然而,资料表明在某一地区被不同种类蛇伤的全身症状相似,蛇伤患者中能够鉴定出咬伤蛇种类的仅占20%,临床上很难或者不可能有针对性地使用单价抗蛇毒血清,反而由于免疫性疾病造成的损害,导致治疗失败和昂贵的抗蛇毒血清浪费。目前我国生产的抗蛇毒血清均为单价,相关技术包括由申请人此前提出的“抗蝰蛇蛇毒冻干血清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01010141970.5),该方法的结果表明按所选剂量诱导马免疫应答收集的IgG血浆,通过酶解并疏水层析能够获得纯化的F(ab)’2片段,当满足一定比例时,F(ab)’2能够与小鼠体内蛇毒特异性结合,从而中和溶解蛇毒。但是,该申请仍然为单价抗蛇毒血清。
发明内容
针对我国常见蝰科毒蛇品种和特点,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中和我国常见蝰科毒蛇平均排毒量的多价抗蛇毒血清制剂的制备方法,并提供相应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从免疫马血浆获得纯化的F(ab)’2片段,并且:
用小鼠中和法分别测定抗五步蛇、抗蝰蛇和抗蝮蛇毒F(ab)’2冻干品效价,即:
五步蛇蛇毒的LD50为3.25μg·g-1,抗五步蛇毒血清F(ab′)2冻干品与五步蛇蛇蛇毒质量比为10∶1(mg∶mg);
蝰蛇蛇毒的LD50为1.75μg·g-1,抗蝰蛇毒血清F(ab′)2冻干品与蝰蛇毒质量比为15∶1(mg∶mg);
蝮蛇蛇毒的LD50为3.0μg·g-1,抗蝮蛇毒血清F(ab′)2冻干品与蝮蛇毒质量比为20∶1(mg∶mg);
称取抗五步蛇蛇毒血清600-870mg、抗蝰蛇毒血清400-550mg及抗蝮蛇血清500-650mg,用305ml注射用水复溶,经0.22um膜过滤后灌装成10ml/瓶注射剂,冻干。
所述的所制备的多价抗血清F(ab)’2分子量为95-110Kda,F(ab)’2含量大于85%,IgG含量小于5%,Fc片段含量小于10%。
所制备的多价抗血清用法及剂量为:静脉注射,成人1500-2070mg/次,儿童与成人同剂量,一次/日,病情缓解较慢时可适当增加剂量。
本发明通过选择达到一定效价水平的几种蝰科毒蛇的特异性单价抗蛇毒血清F(ab)’2,按照选择的剂量范围装量成注射剂,提供一种能够中和蝰科不同种类的蛇毒的多价抗蝰科蛇毒血清。经小鼠中和法检测该血清能有效中和我国常见五种蝰科毒蛇的平均一次排毒量,包括尖吻蝮蛇毒80-110mg、或蝰蛇毒30-55mg、或烙铁头蛇毒55-75mg、或竹叶青蛇毒20-35mg、或蝮蛇毒20-35mg,可以直接应用于蛇伤重危患者,而不需要鉴定咬伤蛇的种类,从而降低蛇伤重患率和死亡率。本发明制备的多价抗蝰科蛇毒血清本发明制备工艺稳定、高效,产品纯度高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单价抗蛇毒血清的标准,其它项目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单价抗蛇毒血清的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价抗蝰科蛇毒血清非还原性SDS-PAGE电泳图谱。图中,1.穿透峰;2.80-65ms/cm洗脱峰;3.65-55ms/cm洗脱峰;4.55-30ms/cm洗脱峰;5.30-5ms/cm洗脱峰;6.标准MK。
图2为抗五步蛇毒免疫血浆ELISA分析结果图。
图3为抗蝮蛇毒免疫血浆ELISA分析结果图。
图4为抗蝰蛇蛇毒免疫血浆ELISA分析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发明制备方法及对蝰科蛇毒中和试验效果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研究所,未经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91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机物水热法合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护肤抗皱面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