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气缸盖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76690.8 | 申请日: | 2010-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6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C·诺马耶 | 申请(专利权)人: | AVL里斯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F1/36 | 分类号: | F02F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朱立鸣 |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气缸的内燃机的气缸盖,每一个气缸都有进气侧和具有至少一条排气通道的排气侧,气缸盖包含冷却套,冷却套具有在排气通道上方的排气侧沿气缸盖延伸的冷却剂收集通道,冷却剂收集通道被连通至排气侧冷却空间,排气侧冷却空间至少部分地围绕排气通道并且被流体连通至气缸盖密封平面内的至少一个溢流开口。
背景技术
用于具有冷却套的内燃机的气缸盖在JP 2006-083770A中已知。在此情况下,第一冷却空间被设置在排气通道下方而第二冷却空间被设置在排气通道上方。冷却剂从气缸盖密封平面的溢流开口流入第一冷却空间内,至少部分地围绕排气通道流动并在包含气缸轴线的发动机纵向平面的区域内向上流入第二冷却空间内,且通过冷却剂排出口离开冷却套。溢流开口和冷却剂出口被设置在气缸盖的不同端侧,从而基本上沿纵向流过冷却套。
EP 0244735A2描述了一种用于液冷系列内燃机的气缸盖,在其冷却套内含有管道,该管道从用于连通加热装置的冷却剂排出口开始,以暴露的方式伸入冷却套内。机动车辆的加热装置可以通过该管道被直接连通至气缸盖的冷却套。
DE 3240198A1公开了一种液冷、温度受控的内燃机,该内燃机具有被集成到内燃机内并且被设置在由轻质金属制成的气缸盖内的热量回流通道。这是为了在内燃机的暖机期间实现对流出加热器而返回的冷却剂的快速升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最优化地冷却气缸盖内的热临界区域并允许快速加热机动车辆内部。
根据本发明,将冷却剂收集通道直接连通至机动车辆的加热回路,机动车辆加热回路的进给管优选地从冷却剂收集通道分出,从而实现该目的。
如果冷却剂收集通道将每一个气缸都流体连通至至少部分地围绕排气通道的排气侧冷却空间,那么即可实现加热回路的特别快速的加热。
为了允许在外部充分地冷却热临界区域,为每一个气缸在排气侧设置至少第一溢流开口,用于流体连通至气缸体冷却套。
在一个有利的变形实施例中,为每一个气缸在进气侧设置至少第二溢流开口,用于流体连通至气缸体冷却套。这就允许冷却剂基本上在第一和第二溢流开口之间沿横向流动,每一个第一溢流开口优选地都是压力源,而每一个第二溢流开口优选地都是压力降。
作为替换或附加的方式,可以对冷却套进行设置,从而在气缸盖的至少一个端侧具有至少一个冷却剂开口,冷却剂在第一溢流开口和冷却剂开口之间基本上沿气缸盖的纵向流动,每一个第一溢流开口优选地都是压力源,而冷却剂开口优选地是压力降。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介绍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气缸盖的冷却套的斜视图;
图2示出了沿图3中II-II线得到的根据本发明的气缸盖截面图;和
图3示出了沿图2中III-III线得到的气缸盖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和图3示出的气缸盖10具有主要设置在气缸盖10的排气侧11上的冷却套1。气缸盖10的排气侧11和进气侧12位于穿过气缸轴线13而延伸的发动机纵向平面14的不同侧。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气缸盖10的冷却套1。其具有在排气通道上方沿气缸盖10的纵向延伸的侧部冷却剂收集通道5。对于每一个气缸,在各自的穿过气缸轴线13在两条各自的排气通道之间延伸的第一发动机横向平面16的区域内,第一溢流开口3被设置在气缸盖10的气缸盖密封平面15中。设置在第一横向发动机平面16内的第一横向冷却通道4源于两个排气端口(没有更详细地示出)之间的阀桥(valve bridge)18的区域内的每一个第一溢流开口3。在发动机纵向平面14前方,第一横向冷却通道4分为两条局部冷却通道6、7,每一条局部冷却通道6、7都在排气端口的区域内以大约180°的角度围绕各个排气通道。
冷却套1能够被横向流过或者被纵向流过。在横向流动的情况下,第二溢流开口在第一发动机横向平面16区域内被设置排气侧12上。第二溢流开口的位置在图1中用附图标记24表示。冷却剂通过第一溢流开口3从气缸体流入冷却套1内,流过围绕排气通道的排气侧冷却空间7并通过两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21流至进气侧12上并进入进气侧的冷却空间22,冷却剂由此通过第二溢流开口4回流进入气缸体的冷却套内。
作为对第二溢流开口24的替代方式或者附加于第二溢流开口24,冷却套1可以在气缸盖10的至少一个端侧的区域内具有至少一个冷却剂开口23,通过这个开口能够实现冷却套1内的纵向流动。冷却剂通过第一溢流开口3进入冷却套1内并再次通过冷却剂开口23而离开冷却套。
对于每一个气缸,冷却剂收集通道5通过至少一个流体连通件8连通至排气侧冷却空间7,该冷却剂收集通道5被设置在排气通道上方,也就是设置在远离气缸盖密封平面的排气通道侧、在排气侧11上。在气缸盖10的端侧,冷却剂收集通道5具有用于连通至机动车辆的加热回路的连通件9。在气缸盖10的冷却套1内被升温的冷却剂能够由此通过冷却剂收集通道5直接溢流到机动车辆的加热回路(没有更详细地示出)内,从而确保机动车辆内部的快速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VL里斯脱有限公司,未经AVL里斯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66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切削工件时形成图像
- 下一篇:用于造纸机或纸板机的支承传动单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