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及应急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60754.5 | 申请日: | 201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赵天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军 |
| 主分类号: | B64D25/00 | 分类号: | B64D25/00;B64D17/8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急 解决 飞机 空难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运输业,更具体地说,关于一种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及应急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世界航空业的不断发展,全世界的航空运输量的不断增加,航空客运也在不断的增多,新型的大型客机也在不断的增加,在飞机为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旅行同时,也不无遗憾的看到,因为飞机的各种故障和事故而造成许多次的机毁人亡的惨剧发生。对于我们现在人类的文明社会来讲,保障人类生命是第一位的,各种可靠性较高的飞行器,再安全也是有一定的安全系数的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安全,而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命来讲只有百分之百的人身安全,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安全,而现有人们对各种飞行器的安全观念,都是对飞行器的各项设备的可靠性在不断的提高,对乘客在空中缺氧,飞机在降落时的紧急迫降和飞机落地后的紧急逃离飞行器本身,有一定的防护措施,而没有针对飞行器在空中失去控制后,也能够在百分之百确定乘客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急解救的措施和方法,只能是通过地面联络来挽救和弥补,当这一切都不可能时,只能是任其飘泊,一个新的坠机事件发生,到处寻找黑匣子,找出事故原因,进行各种“亡羊补牢”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及应急处理方法,通过本技术方案,在飞机失控而多种办法也无助的情况下,以救人为本,百分之百的将全体乘客和机组人员安全返回陆面,从而能够有效的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它包括有机身、机翼、发动机、起落架和后尾翼组成,所述机身是由驾驶舱、客舱和机腹构成,发动机设置在机翼上,起落架设置在机腹下方内部,后尾翼由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构成,所述后尾翼连接在客舱的后部,所述驾驶舱由仪表舱和驾驶座舱构成,仪表舱与机腹连接为一体,驾驶座舱与客舱连接为一体,在驾驶座舱和客舱的下缘设置有若干个卡钩,在机腹上缘设置有相对应的卡槽,通过向前推装客舱和驾驶座舱,使驾驶座舱与仪表舱对接,并且使每个卡钩卡装在所对应的卡槽中,在机腹的后部还设置有限制机腹与客舱产生相对位移的限位锁销。
在所述限位锁销上和水平尾翼上分别设置有分离伞和减速伞,在驾驶座舱和客舱的上部设置有安全伞,所述分离伞、减速伞和安全伞上分别设置有自动放伞装置或自动弹射装置。
所述驾驶座舱和客舱之间设置有两个相邻设置的充气保护框,两个相邻设置的充气保护框,通过连接释放装置相连接为一体,在驾驶座舱上部安装有带自动放伞装置或自动弹射装置的安全伞。
所述客舱分为数节,在相邻的节与节之间设置有两个相邻设置的充气保护框,两个相邻设置的充气保护框,通过连接释放装置相连接为一体,在每节的客舱上部分别安装有带自动放伞装置或自动弹射装置的安全伞。
所述每个充气保护框内设置有充气气囊,并且与相对设置的充气保护框内的充气气囊相配合一起从四周和底部形成保护。
所述位于驾驶座舱和客舱前后两侧的充气保护框,通过充气气囊向前或向后的包覆,形成从四周和底部的保护。
所述每个充气气囊上分别设置有充气单向截止阀。
所述后尾翼中的垂直尾翼通过控制螺栓固定在后尾翼中的水平尾翼上,在所述垂直尾翼上安装有带自动放伞装置或自动弹射装置的尾翼伞。
一种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应急处理方法,它是通过采用上述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按以下步骤来完成。
1)打开分离伞,开启限位锁销,由分离伞带动限位锁销脱离飞机机身。
2)打开减速伞,利用速度差带动飞机整体客舱和驾驶座舱向后位移,使卡钩脱离位于机腹上的卡槽固定。
3)打开位于驾驶座舱和每节客舱顶部的安全伞,安全伞将驾驶座舱和客舱从位于机腹上的卡槽中拖出,并与机腹相脱离。
4)位于驾驶座舱和每节客舱的充气保护框开始工作,对充气气囊进行充气,形成从四周和底部的保护,每对相邻的充气保护框,通过连接释放装置,从两侧依序进行释放分离。
5)驾驶座舱和每节的客舱分别由各自的安全伞作用下安全着陆。
为了进一步的保证人身的安全,以避免上述步骤1和步骤3在进行脱离工作时,尾翼中垂直尾翼对脱离伞、安全伞及驾驶座舱和每节客舱所可能产生的破坏,在进行上述处理方法时,首先打开尾翼伞,释放控制螺栓,使垂直尾翼先行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军,未经赵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07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多用菜篮
- 下一篇:车锁一体方便防盗磁性龙头特种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