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薄复合薄壁绝缘高速列车用电缆的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57580.7 | 申请日: | 2010-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7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曹慧华;程宏英;包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新东方电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 地址: | 213025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复合 薄壁 绝缘 高速 列车 用电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的制造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超薄复合薄壁绝缘高速列车用电缆的制造方法,这种电缆用于敷设在高速轨道列车内部狭小的空间里。
背景技术
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立足点是交通和能源,而其中特别是纵横全国的轨道交通及高速铁路又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高速轨道交通的扩容和提速是致力于发展高速列车用电缆的大背景。而我国新一带高速列车使用的电缆还依赖进口,维护及其保养尤其不便,而高速列车车辆对电缆的耐振动、抗冲击能力、耐燃料油、环境温差以及阻燃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普通的电缆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薄复合薄壁绝缘高速列车用电缆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生产出来的电缆具有耐振动、抗冲击、耐高温、耐低温、耐矿物油、耐燃料油、高阻燃性的性能。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复合薄壁绝缘高速列车用电缆的制造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a、导体的制造:用多根细镀锡铜丝分层、多次、同方向束绞制成导体;
b、在导体外挤包绝缘层:绝缘层包括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绝缘层采用两层相容性好、适于超薄挤出但各自配方、功能侧重点有区别且性能有互补性的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通过双层共挤加工系统一次加工成型。
步骤b中的内层绝缘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外层绝缘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30mm。
进一步,内绝缘层由45%的可交联聚烯烃基料加上45%的纳米级无卤抑烟阻燃剂,10%的其他防老及加工辅助剂组成。
更进一步,外绝缘层由40%的可交联聚烯烃基料加上40%的超细无卤抑烟阻燃剂,10%的耐矿物油、耐燃剂及偶合剂,10%的其他防老及加工辅助剂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多根镀锡铜丝分层多次同方向束合绞合制造工艺而制成的导体外形圆整、表面光滑、外径小,彻底解决了因导体表面不光滑、不圆整引起尖端放电现象;同时满足狭小的车体布线空间,采用同方向绞合,使得电缆导体更加柔软,使其敷设弯曲半径更小;另外该导体由多根镀锡无氧铜线构成,使导体的电阻低、载流量大。
内层绝缘和外层绝缘的制造方法是采用两种加工工艺性能非常接近、拉伸收缩系数一致、适于超薄挤出但各自配方、功能侧重点有区别且性能有互补性的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利用特殊的双层共挤加工系统一次加工成型。内层绝缘具备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和耐高低温、高阻燃性能,外层绝缘具有优异耐油及物理机械性能和耐高低温、高阻燃性能,解决了绝缘性能不能兼顾的难题,使得电缆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指标,同时该绝缘层采用特殊的双层共挤加工系统制造,确保绝缘系统的一体、均质和高的质量要求。
该制造方法生产出来的电缆系列产品具有电缆的结构尺寸小、重量轻、占用空间小、传输效率高的特点,特别适合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大功率机车的需求,并在火灾等事故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人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超薄复合薄壁绝缘高速列车用电缆的制造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a、导体的制造:用多根细镀锡铜丝分层、多次、同方向束绞制成导体1;
b、在导体外挤包绝缘层:绝缘层包括内绝缘层2和外绝缘层3,绝缘层采用两层相容性好、适于超薄挤出但各自配方、功能侧重点有区别且性能有互补性的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通过双层共挤加工系统一次加工成型。
步骤b中的内层绝缘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外层绝缘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30mm 。
内绝缘层2由45%的可交联聚烯烃基料加上45%的纳米级无卤抑烟阻燃剂,10%的其他防老及加工辅助剂组成。
外绝缘层3由40%的可交联聚烯烃基料加上40%的超细无卤抑烟阻燃剂,10%的耐矿物油、耐燃剂及偶合剂,10%的其他防老及加工辅助剂组成。
双层共挤主要采用三种方法:
1.双层共挤机头和模具设计
采用自定心可微调试机头,利用计算机设计机头分流系统,只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确保内外层分流均匀,保证在挤出电缆圆周上出料一致性,再配合高精度模具,确保挤出双层厚度均匀,使电缆圆周上厚度误差达到最小。
2.双机同步控制
用计算机控制两台挤出主机,使主机能按设定比例进行同步升降,再配合单机微调功能,使整条线在生产过程中,内外层厚度比例保持稳定。
3.高精度线径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新东方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新东方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75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抑制锡须的电容导针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同心阻燃电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