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储罐的生产配方及生产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43799.1 | 申请日: | 2010-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2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徐莉;王义斌;戴颂周;潘金生;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利油田新大管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7/06 | 分类号: | C08L67/06;C08K13/04;C08K7/14;C08K5/098;C08K5/14 |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宋永丽 |
| 地址: | 25709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钢 生产 配方 生产工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钢罐的配方及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耐压玻璃钢储罐的生产配方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储罐的生产,一般为常压罐体的生产,其缺陷是在罐体封头不能进行包络缠绕,造成罐体的整体物理机械性能只能在常压下长时间工作,虽然钢制储罐能在压力等级要求下满足工作要求,但是在处理污水,油,化学废水处理中等易被腐蚀,随着腐蚀程度的增加,整体力学性能将下降,存在储存介质外泄的危险,玻璃钢耐压储罐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耐压与防腐的统一性,同时其对温度变化的迟钝性,使其还可以应用在温度要求苛刻的环境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压玻璃钢储罐的生产配方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钢储罐的生产配方及生产工艺,制备原材料包括玻璃纤维纱、树脂、表面毡、封编毡、玻璃方格布、喷射纱、固化剂、促进剂,树脂与促进剂、固化剂的重量比为100∶0.5-2∶0.5-2.5。促进剂为环烷酸钴溶液,固化剂为过氧化甲乙酮溶液,树脂类型选择为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
其中树脂与促进剂、固化剂的重量最佳比为100∶1∶1.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有:一种耐压玻璃钢储罐的生产配方及其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包括制衬、固化、脱模、对接、缠绕、固化和装配,其特征在于制衬工艺中采用喷射成型技术;脱模工序中采用气压顶出脱模工艺;内衬对接工艺中采用了修整、粘贴支撑板、精确对位处理;缠绕工序中内衬为充气支压工艺;其缠绕工艺中采用的是360°全方位立体包络缠绕。
缠绕工艺中,缠绕纱线小车在微机控制下走位到罐体的封头端面;纱线小车上的导丝头由微机控制通过伸缩对罐体封头端面进行包络缠绕。
制衬工艺中喷射纱单层喷射厚度要求为1.28mm,无碱方格布单层厚度要求为0.4mm,喷射纱与无碱方格布交替铺层,铺层方式采用间断式完成。
脱模工序中模具的封头部位开有充气孔,在内衬制作完成后,开起空气压缩机进行充气,使内衬脱离模具。
内衬对接工艺中,筒体与封头进行切边处理,在处理后的切边部位粘贴支撑板,支撑板为15cm×5mm,采用行吊进行定位对接。
缠绕工艺中的内衬冲入一定量的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玻璃钢耐压储罐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耐压玻璃钢储罐具有优秀的机械物理性能,耐压、防腐性能好,能够使用在苛刻的环境温度要求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一种玻璃钢耐压储罐,其制备原料包括玻璃纤维纱、树脂、表面毡、封编毡、玻璃方格布、喷射纱、固化剂、促进剂。
树脂与促进剂、固化剂的重量最佳比为100∶1∶1.5。
促进剂为环烷酸钴溶液,固化剂为过氧化甲乙酮溶液。
树脂类型选择为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如:3301双酚A型不饱和聚酯树脂。
生产工艺包括制衬、固化、脱模、对接、缠绕和装配,制衬工艺中采用的是喷射成型,喷射纱单层厚度喷射厚度要求为1.28mm,无碱方格布单层厚度要求为0.4mm,喷射纱与无碱方格布交替铺层,铺层方式采用间断式完成;脱模工序中采用的是气压顶出脱模法,制衬固化完成后,开启空气压缩机,顶出内衬了;内衬对接工艺中采用了修整,采用切割机切除筒体与单封头的毛边;裁剪宽5mm,长15mm的粘帖板,粘接内衬对接;缠绕工序中内衬为充气支压,缠绕时,内衬先进行充气处理,开启空气压缩机,进行充气,用手触摸,以不下陷为标准;缠绕工艺中采用的是360°全方位立体包络缠绕:第一,缠绕纱线小车在微机控制下走位到罐体的封头端面;第二,纱线小车上的导丝头由微机控制通过伸缩对罐体封头端面进行包络缠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利油田新大管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胜利油田新大管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37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