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智能心电遥测背心及其工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41638.9 | 申请日: | 2010-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7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汪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0416 | 分类号: | A61B5/04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智能 遥测 背心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非接触式智能心电遥测背心,其特征在于信号检测装置通过接口(6)与信号处理装置连接;
信号检测装置包括背心(1),若干个电极(4),固定扣底(2),与固定扣底(2)相匹配的扣带(3),接口(6),导联线(7);背心(1)上均匀布置至少三个电极(4),各电极(4)之间通过导联线(7)相互连接,背心(1)上设置若干个固定扣底(2)和若干个与固定扣底(2)相匹配的扣带(3),导联线(7)通过接口(6)与信号处理装置连接;
信号处理装置包括心电信号预处理电路(11),A/D转换器(12),存储模块(13),智能分析模块(14),系统控制模块(15),数据传输线(16),智能数据传输装置(17);心电信号预处理模块(11)的信号输入端与接口(6)连接,心电信号预处理模块(11)的信号输出端与A/D转换器(1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A/D转换器(12)的信号输出端与存储模块(13)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存储模块(13)的信号输出端与智能分析模块(1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智能分析模块(14)的信号端与系统控制模块(15)的信号端连接,系统控制模块(15)通过数据传输线(16)与智能数据传输装置(1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智能心电遥测背心,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4)为测量和反馈电极。
3.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智能心电遥测背心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设置在背心(1)上的若干个电极(4)测得的心电信号经过接口(6)传输给心电信号预处理电路(11),心电信号预处理电路(11)对心电信号进行前置放大、50Hz陷波、带通滤波、主放大处理后传输给A/D转换器(12);
第二步,A/D转换器(12)对第一步处理后的心电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第三步,经过第二步转换后的心电信号传输到存储模块(13),存储模块(13)将数据传输到智能分析模块(14);
第四步,系统控制模块(15)根据智能分析模块(14)的分析结果,将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线(16)传送到智能数据传输装置(17)上;
第五步,智能数据传输装置(17)根据心电监护的需要,判断是否需要与远程监护中心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163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