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式触控笔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35936.7 | 申请日: | 2010-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7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梁师旭;萨忠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式触控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控笔,尤其关于一种电容式触控笔。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具有触控式面板电子装置也越来越普及,市面上之触控式面板依其设计原理可分为两大类,其一类为电阻式触控面板,是利用手指或任意之物体按压碰触面板表面,使触碰面板内部之导电层产生电压,进而侦测触控面板表面受碰触之位置;另一类为电容式触控面板,是利用手指或任意之导电物体触碰面板表面,使人本身与触控面板表面导电层形成的电场产生电容耦合,以吸收触控面板表面之微小电流,进而侦测触控面板表面受碰触之位置。因此,对电容式触控面板触控时,一定需要人体与触控面板表面接触,以与导电层形成电场,否则无法实现触控。同时,与触控面板接触的面积不能过小,否则难以形成有效电场,对于触控面板接触面积而言,接触的圆周直径在7-8mm之间较佳。
目前市面上,因电容式触控面板相较于电阻式触控面板具有透光度较佳,耐刮,较灵敏等优点而受到重视,多数电子消费品开始使用电容式触控面板。但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使用的是非导电材质的电阻式触控笔,人体无法通过该种电阻式触控笔与触控面板表面接触形成电场,故使用者常使用手指做操控,因此碰触面板难免沾上油污或指纹。另外,一些可导电的电阻式触控笔,由于其笔尖直径一般为1-2mm之间,亦不能与导电层形成有效电场。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电容式触控笔。
一种电容式触控笔,包括一笔杆套及一笔头,笔头与笔杆套电性地导通,该电容式触控笔还包括一摆杆组件及一转轴,所述摆杆组件包括一摆杆及连接在摆杆一端的一弹性件,该摆杆中部开设有一配合孔,该摆杆组件装置于笔杆套内,所述转轴固设于所述笔杆套上且穿过所述配合孔,所述笔头的一端固接所述摆杆的相对于弹性件的一端,笔头的另一端露出于笔杆套,该弹性件提供一使得笔头在偏离原位置后回复至原位置的力。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电容式触控笔可根据使用者书写习惯及力度,笔头可自动调整与触控屏的倾斜角度以书写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容式触控笔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容式触控笔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容式触控笔装配后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容式触控笔的沿IV-IV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电容式触控笔在使用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容式触控笔 100
笔杆套 10
筒壁 12
转轴孔 122
开口 14
抵持周缘 16
摆杆组件 20
第一连接体 21
第一主体板 212
卡持缘 2122
第一凸块 214
通孔 2142
第一凸柱 216
弹性件 22
第二连接体 23
第二主体板 232
导柱 2322
间隙 2324
第二凸块 234
连接孔 2342
摆杆 24
配合孔 242
铰接孔 244
连接销 25
固定套 30
周壁 32
卡持槽 322
第一卡持段 3222
第二卡持段 3224
活动槽 324
第一固定孔 326
第二固定孔 328
第一端口 34
第二端口 36
笔头 40
杆部 42
夹槽 4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9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