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水井智能配注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31278.4 | 申请日: | 2010-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野;张书进;徐德奎;赵明鑫;岳庆峰;汪丽丽;蒋雨辰;朱振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47/00 |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张海霞 |
| 地址: | 163453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注水 智能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测试技术领域,属于一种注水井智能配注测试装 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测试仪器为主体测试工艺中,随着注水井的增加,测试工 作量也随之大幅增长,现有队伍已无法满足。注水合格率受地层压力、 井间连通等多因素影响,情况复杂、变化快,缩短调配周期只能在一 定程度上提高注水合格率,且会使测试工作量成倍增加。该技术可以 实现注水测调的全面自动化,缩短测试周期,减少工作量,提高注水 合格率,为油田稳油控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注水测调的全面自动化,缩短测试周 期,减少工作量,提高注水合格率的注水井智能配注测试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注水井智能配水装置由上接头、上连接 套、导向体、非接触电能转换系统、中心管、自动控制电路板、主体、 导流体、流量控制阀、数据采集系统、下连接套及下接头组成,其中 上接头与上连接套通过螺纹连接,导向体与中心管通过定位连接之后 插入到上连接套内与上连接套通过螺纹连接,非接触电能转换系统与 中心管通过定位连接,自动控制电路板与中心管通过粘接,主体上端 与上连接套通过螺纹连接,下端与下连接套通过螺纹连接,数据采集 系统与导流体通过定位连接,流量控制阀穿过导流体与主体通过定位 连接,下连接套与下接头通过螺纹连接。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通过把各种传感器长期放置在井下, 可对井下的各特性参数进行长期动态监控。一方面有助于判断井下的 各种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大量的生产测试,同时也避免了测试对 正常生产的干扰,节省了大量的常规生产测试费用,并可对流量控制 阀开度的大小进行控制,具有自动配水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接头、2-上连接套、3-导向体、4-非接触电能转换系 统、5-中心管、6-自动控制电路板、7-主体、8-导流体、9-流量控制 阀、10-数据采集系统、11-下连接套、12-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所示,该注水井智 能配水装置由上接头1、上连接套2、导向体3、非接触电能转换系 统4、中心管5、自动控制电路板6、主体7、导流体8、流量控制阀 9、数据采集系统10下连接套11及下接头12组成,其中上接头1 与上连接套2通过螺纹连接,导向体3与中心管5通过定位连接之后 插入到上连接套2内与上连接套2通过螺纹连接,非接触电能转换系 统4与中心管5通过定位连接,自动控制电路板6与中心管5通过粘 接,主体7上端与上连接套2通过螺纹连接,下端与下连接套11通 过螺纹连接,数据采集系统10与导流体8同通过定位连接,流量控 制阀9穿过导流体8与主体7通过定位连接,下连接套11与下接头 12通过螺纹连接。现场使用时:
a、首先将智能注水管柱在井下坐封,同时每个智能配注测试装 置对应每个配注地层,这时智能配注测试装置中的自动控制电路板 6、数据采集系统10及流量控制阀9开始相互协调工作;
b、智能配注测试装置中的数据采集系统10自动采集对应配注地 层的流量、温度及压力数据,并将数据反馈给自动控制电路板6,自 动控制电路板6按配注方案对当前流量进行核对,如果当前流量符合 配注方案则继续采集数据,如果不符合,则对流量控制阀发出信号, 流量控制阀对当前流量进行调整,使其满足配注方案;
c、当需要修改配注方案时,将配注仪器通过动力电缆下入到指 定的智能配注测试装置中,与智能配注测试装置中的自动控制电路板 6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同时对自动控制电路板6的配注方案进行调配;
d、调配完成后,起出配注仪器,智能配注测试装置则在井下继 续进行流量的监控以及自动调配,实现注水技术的全面自动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12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邻居会话负载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大功率减速起动机磁场绕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