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氧化和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制备超细线条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28839.5 | 申请日: | 2010-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9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艾玉杰;许晓燕;黄如;安霞;郝志华;范春晖;浦双双;王阳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1/033 | 分类号: | H01L21/0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0 | 代理人: | 贾晓玲 |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氧化 化学 机械抛光 工艺 制备 细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氧化和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制备超细线条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不断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和集成密度,集成电路中器件的特征尺寸在不断缩小,对光刻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尽管采用了光学邻近效应修正技术和移相掩模技术等提高光学分辨率的手段,传统的光学光刻在70nm时会在技术上存在无法克服的难关。因此,下一代光刻技术,例如极紫外光刻、X射线光刻、电子束光刻、离子束投影光刻等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而且最近几年来研究迅速升温,其中,电子束光刻技术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制备纳米细线条的方法,然而电子束光刻的效率很低,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并且由于电子束散射导致的邻近效应的影响,采用电子束光刻技术制备20纳米以下的线条会遇到很大挑战。所以有必要开发基于现有的传统光刻工艺制备超细线条的方法。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采用侧墙技术成功制备出亚100nm场效应晶体管[John T, et al., TED 1998, 45, 299-305.]。利用侧墙工艺制备细线条的主要工艺包括:(1)在衬底上淀积氧化硅,并将氧化硅加工为条状;(2)淀积氮化硅覆盖层;(3)各向异性干法刻蚀氮化硅,在氧化硅条两侧的台阶处将形成氮化硅侧墙;(4)用氢氟酸腐蚀掉氧化硅支撑层,然后以氮化硅侧墙为掩模各向异性刻蚀衬底材料,制备出衬底材料的细线条。但侧墙工艺存在如下缺点:(1)利用侧墙工艺制备出的硬掩模细线条的截面并非是理想矩形,而是接近于三角形,该细线条的截面形状很容易通过刻蚀工艺转移到衬底材料的细线条上;(2)侧墙工艺中采用湿法腐蚀工艺去掉氧化硅支撑层,然而由于水的张力作用,容易导致氧化硅细线条倒塌。
文献[Yang-Kyu Choi, et al., J. Phys. Chem. B 2003, 107, 3340-3343.]报道了另外一种基于侧墙工艺制备细线条的方法,其主要工艺流程包括:(1)在衬底上依次生长氧化硅和多晶硅,并将多晶硅加工为条状;(2)淀积氧化硅覆盖层;(3)各向异性干法刻蚀氧化硅,在多晶硅条两侧的台阶处将形成氧化硅侧墙;(4)通过干法刻蚀去掉多晶硅支撑层和底层氧化硅,并继续刻蚀衬底材料,制备出衬底材料的细线条。虽然没有采用湿法腐蚀工艺,但解决了硬掩膜细线条容易倒塌的问题,但仍然存在以下缺点:(1)硬掩模细线条截面并非理想矩形,这种截面形状很容易通过刻蚀工艺转移到衬底材料的细线条上;(2)由于氧化硅硬掩模两侧材料分布情况不一致,即硬掩模细线条一侧有多晶硅和氧化硅材料,另一侧仅有氧化硅材料,导致最终得到的衬底材料的细线条两侧高度不一致,有多晶硅一侧的细线条高度将会小于另一侧的高度,如图1所示。
最近美国专利US2009/0124097 Al报道了一种基于氧化工艺制备细线条的方法,参考图2,其主要流程包括:(1)在衬底上依次生长底层氮化硅、多晶硅和顶层氮化硅,然后将顶层氮化硅和多晶硅加工成条状;(2)通过氧化工艺在多晶硅条的两侧生长氧化硅,由于氮化硅的保护,衬底材料和多晶硅顶部没有被氧化;(3)采用干法刻蚀或湿法腐蚀工艺去掉顶层氮化硅和多晶硅支撑层,形成氧化硅硬掩模细线条;(4)在氧化硅硬掩模细线条的保护下各向异性刻蚀衬底材料,制备出衬底材料的细线条。此工艺也存在缺点,即多晶硅支撑层若通过湿法腐蚀工艺去掉,则在腐蚀过程中会存在与侧墙工艺类似的氧化硅硬掩模细线条倒塌问题;若多晶硅通过干法刻蚀工艺去掉,则会导致最终形成的衬底材料的细线条两侧高度不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氧化和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制备超细线条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制备细线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化学机械抛光停止层
该步骤主要目的是制备出后续化学机械抛光氧化硅和多晶硅时的停止层,该停止层采用氮化硅薄膜材料,氮化硅薄膜的厚度决定了最终形成氧化硅细线条的高度。可通过以下工艺步骤予以实现。
a)在衬底上淀积氮化硅薄膜;
b)在氮化硅薄膜上涂光刻胶,光刻定义出将要作为化学机械抛光停止层的区域;
c)通过湿法腐蚀工艺将光刻胶上的图形转移到氮化硅薄膜上;
d)去掉光刻胶。
(2)制备氧化硅细线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88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