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15880.9 | 申请日: | 2006-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6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汤村敬;上田隆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7/06;B66B1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何腾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本申请是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于2006年02月23日提出的发明名称 为“电梯装置”、申请号为200680003068.9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多个卷扬机使1台轿箱升降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建筑物的高层化,要求有可使更多的乘客更快地移 动的电梯。相对于该要求,虽然有使轿箱大型化的方法,但这样需要 转矩大·功率输出大的大型卷扬机,制作费用和起重·安装费用等增 大。
另外,提出有不使卷扬机大型化,而是用2台卷扬机使1台轿箱 升降的电梯装置。在该电梯装置中,通过在轿箱和平衡配重上分别设 置动滑轮,从而消除由产生于2台卷扬机的速度差导致的问题(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420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那样的已有电梯装置中,由于在轿箱和平衡配重上设置了 动滑轮,所以,作为主绳需要环形绳。然而,环形绳通过相互连接1 根绳的两端部而制作,所以,难以消除接缝的台阶,当接缝通过驱动 滑轮或动滑轮时会产生振动。另外,为了确保接缝的可靠性,制作成 本增大。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不使用环形绳作为主绳,可吸收由多个卷 扬机导致的主绳的行走距离的差。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多个卷扬机、至少1根主绳、第1升降体 及第2升降体;该多个卷扬机分别具有驱动滑轮(シ一ブ);该至少1 根主绳卷挂于驱动滑轮;该第1升降体由主绳悬挂,由卷扬机升降; 该第2升降体由主绳悬挂,由卷扬机朝与第1升降体相反的方向升降 第2升降体具有升降体主体和可摆动地连接于升降体主体的摆动构 件;升降体主体由主绳通过摆动构件悬挂;主绳具有在摆动构件的摆动 中心的一侧连接于摆动构件的第1绳端部和在摆动中心的另一侧连接 于摆动构件的第2绳端部。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多个卷扬机、至少1根主绳、第1 升降体、第2升降体、异常检测单元及控制装置;该多个卷扬机分别 具有驱动滑轮;该至少1根主绳卷挂于驱动滑轮;该第1升降体由主 绳悬挂,由卷扬机升降;该第2升降体由主绳悬挂,由卷扬机朝与第 1升降体相反的方向升降;该异常检测单元检测由卷扬机产生的主绳 的行走距离的差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设定值;当由异常检测单元检测 到主绳的行走距离的差达到设定值时,该控制装置输出用于使第1和 第2升降体停止的指令。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多个卷扬机、至少1根主绳、轿箱 及平衡配重;该多个卷扬机分别具有驱动滑轮;该至少1根主绳卷挂 于驱动滑轮;该轿箱由主绳悬挂,由卷扬机升降;该平衡配重由主绳 悬挂,由卷扬机升降;平衡配重具有第1和第2配重主体以及由弹性 体构成的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连接第1配重主体与第2配重主体; 主绳具有连接于平衡配重的第1配重主体侧的第1绳端部和连接于平 衡配重的第2配重主体侧的第2绳端部。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多个卷扬机、至少1根主绳、第1 升降体及第2升降体;该多个卷扬机分别具有驱动滑轮;该至少1根 主绳卷挂于驱动滑轮;该第1升降体由主绳悬挂,由卷扬机升降;该 第2升降体由主绳悬挂,由卷扬机朝与第1升降体相反的方向升降; 在第1升降体上设有卷挂着主绳的中间部的平衡滑轮,主绳具有连接 于第2升降体上部的多个绳端部,绳端部在垂直投影面上聚集到第2 升降体的重心附近。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第1卷扬机、第2卷扬机、至少1 根第1主绳、至少1根第2主绳及第1和第2升降体;该第1卷扬机 配置于升降通道的上部,具有第1驱动滑轮;该第2卷扬机配置于升 降通道的上部,具有第2驱动滑轮;该至少1根第1主绳卷挂于第1 驱动滑轮;该至少1根第2主绳卷挂于第2驱动滑轮;该第1和第2 升降体由第1和第2主绳悬挂,由第1和第2卷扬机升降;第1主绳 具有连接于第1升降体上部的第1绳端部和连接于第2升降体上部的 第2绳端部;第2主绳具有连接于第1升降体上部的第3绳端部和连 接于第2升降体上部的第4绳端部;第1和第3绳端部与第1和第2 驱动滑轮的间隔相比,在垂直投影面上聚集到第1升降体的重心附近; 第2和第4绳端部与第1和第2驱动滑轮的间隔相比,在垂直投影面 上聚集到第2升降体的重心附近。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轴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58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