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振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13227.9 | 申请日: | 2010-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9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邦雄;中本政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赛璐-氰特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晖信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4 | 代理人: | 樊英如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偏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液晶显示装置等中使用的偏振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偏振片可以用作液晶显示装置中偏振光的供给元件,还可用作 偏振光的检测元件。以往,作为偏振片,可以使用在含有掺入了碘 等、并进行拉伸的聚乙烯醇(PVA)薄膜的起偏振镜的至少单面上, 粘合含有三乙酰基纤维素(TAC)的保护膜而成的片等。此时,如 果保护薄膜自身存在双折射,则作为偏振片的功能大幅下降,因此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使用以溶剂浇注法制作的没有光学各向异性的 TAC薄膜。
对于这种现有的偏振片,由于PVA薄膜被高倍拉伸,因而在 松弛的方向产生大的应力。对于保护薄膜,需要其具有耐受该应力 的刚性,当使用TAC作为保护薄膜时,在液晶电视等的大画面用 途中,在薄膜周边部,起偏振镜的收缩应力强于TAC的刚性而产 生变形,与之相伴产生TAC保护膜的双折射,因而有发生拔染的 情况。
在日本特开2005-92112号公报中,提出了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 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来代替TAC保护膜的提案。根据该技术, 可以得到双折射小、耐湿热性优异的偏振片。但是,仅仅是双折射 小,而在上述起偏振镜的收缩应力大的地方发生双折射的变化,有 损作为偏振片的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921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保护膜透明、且即使施加应力也难以 发生双折射变化的偏振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发现,在 用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保护膜保护起 偏振镜的至少单面而成的偏振片中,保护膜透明,且即使施加应力 也难以发生双折射的变化,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含 有特定的树脂,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片,其具有用含有树脂的保护膜保护 起偏振镜的至少单面的结构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是活 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 树脂组合物含有葡萄糖骨架的羟基的一部分被含有不饱和羧酰基 的基团取代的纤维素衍生物。
在含有上述不饱和羧酰基的基团中,含有用下式(1)
(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A1、A2 相同或不同,且表示2价的有机基团,X1、X2相同或不同,且表 示氧原子、硫原子或者-NR2-基。R2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 的烷基。n表示0或1)
表示的基团。
优选上述纤维素衍生物是选自甲基纤维素衍生物、乙基纤维素 衍生物和乙酸纤维素衍生物的至少1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偏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起偏振镜 的至少单面上涂布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后,使该活性能 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来形成保护膜,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 化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葡萄糖骨架的羟基的一部分被含有不饱和羧 酰基的基团取代的纤维素衍生物。
根据本发明的偏振片,由于使用含有特定树脂的活性能量射线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作为起偏振镜的保护膜,因此保护膜透 明,且即使施加应力也难以发生双折射的变化。另外,双折射也小。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简单地制备具有这种优异特性的偏振 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偏振片具有起偏振镜的至少单面用包含树脂的保护 膜保护的结构。起偏振镜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在聚乙烯醇(PVA)、 其缩醛化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其皂化物等的基材中掺入碘、 双色性染料并进行拉伸的薄膜、或者将它们进行交联处理而成的薄 膜等。其中,特别优选在聚乙烯醇中掺入碘、并进行拉伸的含有碘 的聚乙烯醇薄膜、或将其用硼酸等交联而成的物质。
在本发明中,作为构成保护膜的树脂,可以使用活性能量射线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其含有葡萄糖骨架的羟基的一部分被 含有不饱和羧酰基的基团取代的纤维素衍生物。葡萄糖骨架的羟基 的一部分被含有不饱和羧酰基的基团取代的纤维素衍生物可以单 独使用、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活性能 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是指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可形成固 化了的树脂的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赛璐-氰特株式会社,未经大赛璐-氰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32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