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寿命SiC发热元件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04213.0 | 申请日: | 2010-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5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金志浩;李红伟;杨万利;乔冠军;金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5B3/14 | 分类号: | H05B3/14;C04B35/565;C04B35/622;C04B37/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寿命 sic 发热 元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热元件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SiC发热元件的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SiC(碳化硅)发热元件,又称硅碳棒,通常由发热部与冷端部两部分组 成(图1)。发热部一般通过SiC重结晶烧结而成,烧结温度通常在2200℃ 左右。气孔率达15~20%,强度为75~100Mpa;电阻率较大,一般为冷端部 的15~20倍。冷端部材料目前主要采用反应烧结渗Si处理,气孔率小于1%, 致密、强度高达250MPa、电阻率小。硅碳棒最佳使用温度一般在800℃~1350 ℃,发热部在高温下,SiC表面与氧气产生氧化反应:2SiC+3O2→2SiO2+2CO ↑,SiO2在SiC颗粒表面生成保护膜,防护SiC的进一步氧化,实现了SiC 陶瓷的高温抗氧化能力。但长时间使用时,一方面,由于发热部含有15~20% 的气孔率,氧气可以在SiC材料内部自由流通;另一方面,SiO2的生成虽然 对SiC颗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使局部电阻升高,导致该处局部温度升 高,又使局部氧化加剧,致使SiC棒寿命有限。
改变发热部的高气孔率(20%左右)为0%的致密SiC,使被氧化的面积 大大降低,从而提高寿命。如何获得低成本致密SiC:目前最简单的工业化 方法采用反应烧结渗Si的技术。主要问题在于所得的反应烧结SiC(Si)虽 然致密(0%气孔率),但是电阻率小,不宜用于发热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硅碳棒寿命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长寿命SiC发热元件 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长寿命SiC发热元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发热部的制备:将下述组分按质量百分比配料:SiC,75~90%; Al2O3,1~5%;ZrO2,1~5%;SiO2,1~3%;Si,4~10%;C,1~5%;采用挤 压成型工艺制成空心管;80~300℃烘干;氮气保护,1550~1650℃烧成,切 割、检验电阻值后备用;
(2)冷端部的制备:将下述组分按质量百分比配料:SiC,70~90%,Ni, 1~5%;Mo,1~5%;Ti,1~5%;TiC,1~5%;Si,5~10%;C,1~5%;采 用与步骤(1)相同的成型与烧结工艺烧成,切割、检验电阻值后备用;
(3)焊接:发热部的两端焊接上冷端部,完成整体发热元件的制备,其 中发热部与冷端部的电阻比选择在15~20,焊接温度为1500~1600℃。
上述方法中,发热部与冷端部的电阻比最好选择在20。所述检验电阻值 的温度为1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致密SiC(Si)材料中添加氧化物陶瓷添加 剂(ZrO2、SiO2、Al2O3)提高该材料的电阻率,作为硅碳棒的发热部,这种 发热部材料,由于气孔率接近零。空气在材料内部无法通过。只有表面可以 氧化,氧化面积很小,氧化后局部电阻变化很小。从而可大幅提高硅碳棒的 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SiC发热元件的结构图。图中:1、发热部;2、冷端部。
图2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发明SiC发热元件制备工艺流程图,发热部1和冷端部2都 涉及其中的配料、混匀、成型、烘干、烧成及检验1工序。发热部的具体实 施例如表1所示。冷端部的具体实施例如表2所示。
表1发热部的配方组成及工艺参数
表2冷端部的配方组成及工艺参数
在图2所示的工序中,检验1工序是对烧结好的发热部1或冷端部2的 电阻值(电阻率)的热态检测,检测温度为1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42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及其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节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