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动杆菌及其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04203.7 | 申请日: | 2010-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8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鹰;段焰青;王明锋;杨金奎;黄立斌;张克勤;黄静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4B15/20;C12R1/01 |
| 代理公司: | 云南协立专利事务所 53108 | 代理人: | 旃习涵;谢嘉 |
| 地址: | 650202***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动 杆菌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应用微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 解尼古丁的不动杆菌。同时,还涉及所述的不动杆菌在烟草生产中的新用 途。
背景技术
烟草是我国财政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我国卷烟和烟叶市场的国际化 程度逐步加深,《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烟草制品的限制愈加严格,中国 烟草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为此,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了《中国卷烟科 技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国卷烟发展的方向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 展中式卷烟。而发展中式卷烟的关键技术就是要在保持高香气的前提下 “减害降焦”,开发“低焦油、低危害、高香气”的中式卷烟品牌。因 此,降低烟草中尼古丁等有害成分的含量,是促进卷烟工业健康发展的关 键技术之一。
尼古丁是烟草生物碱中的主要成分,在烟草中,尼古丁大部分是以有 机酸(如柠檬酸和苹果酸)盐的状态存在,也有少量的以自由状态存在。 尼古丁进入人体内,90%被肺部吸收,进入血液后6秒钟即可到达大脑。尼 古丁对人体最显著的作用是对交感神经产生影响,通常表现为短暂的兴奋, 紧接着就是抑制。尼古丁的作用除了增加烟味和感受刺激外,主要还在于 它所产生的生理强度,通常称为“劲头”。一般来讲,尼古丁含量高的烟 叶,烟气劲头大,反之则小。因此,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尼古丁是必要 的,但尼古丁的含量也不能过高,否则不但会增加烟气的刺激性,影响卷 烟吸味,而且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
我国部分烟区的烟叶外观质量已接近国际水平,但就其内在质量而言 还有一定差距,其中一个较普遍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尼古丁含量偏高。目 前,我国烤烟尼古丁的平均含量为3%~4%,白肋烟平均高达6%,而美国烤 烟的尼古丁含量在1.5%~3.5%之间;一般优质白肋烟的尼古丁含量在 1.5%~4.0%之间,以3.0%为佳,美国白肋烟的尼古丁含量为2.9%左右。国 内卷烟企业目前贮存的上部烟叶较多,一般因其尼古丁含量较高而难以较 多用于叶组配方中,不仅占用了大量的仓储空间,而且也造成了大量的浪 费。这个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如何降低这些烟叶中的尼古丁含量 是各卷烟企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同时由于烟草的连续栽培和大量废 弃烟叶的存在使土壤中的尼古丁含量大大提高,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质造 成了较大的影响,如何有效的消除尼古丁对环境的污染也是当前人类发展 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目前,关于利用微生物降解尼古丁(烟碱)的研究已有报道。但经文献检 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内容相同文献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尼古丁降解微生物不动杆菌。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微生物不动杆菌在烟草生产中的应 用,即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烟草中尼古丁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A.本发明从云南省昆明市烟草栽培土壤中分离了一株具有降解尼古丁 能力的细菌ND12,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性质和16S rRNA分析,鉴 定结果表明该细菌属于不动杆菌属。其分类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 ND12,保藏编号为CGMCC No.3410。
本发明所述的不动杆菌ND12菌株的主要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性质为: 不动杆菌ND12菌株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棒状,无芽孢,不能运动。革兰氏染 色阴性。硝酸盐还原和接触酶试验为阳性,能液化吲哚,不能液化明胶, 不能水解淀粉,甲基红(MR)实验阳性,苯丙氨基酸脱氨酶和乙酰甲基甲 醇(VP)实验均为阴性。本菌株对葡萄糖、D-木糖和乙醇发酵产酸;蔗 糖、乳糖和甘露醇发酵不产酸。另外本菌株不能在45℃生长。ND12菌株在 Luria-Bertani(LB)平板上于28℃下培养48小时的培养特征为圆形,不 透明,中间突起,灰白色,中间略带橙色,边缘整齐。在以尼古丁为唯一 碳氮源的培养基上培养48后不产生色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42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