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62116.2 | 申请日: | 2009-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8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愔;甘剑松;P·莫贝格;钱雨;张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16/00 | 分类号: | H04W16/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汤春龙;朱海煜 |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系统 中的 方法 装置 | ||
1.在基站(110)中用于调整与所述基站(110)与由所述基站(110)服务的用户设备(130-1)之间无线传送的信道质量相关的信道质量指标值的方法,所述基站(110)、所述用户设备(130-1)和中继节点(120)包含在多跳无线通信系统(100)中,并适合于在第一传送模式和第二传送模式中互相通信,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发送(401)要由所述用户设备(130-1)接收的无线电信号,
获得(402)所述信道质量指标值的测量,
确定(404)发送(401)的无线电信号的所述传送模式是否不同于获得(402)的信道质量指标值测量的所述传送模式,以及
如果确定(404)所述中继节点(120)的所述传送模式是所述第一传送模式,而所述信道质量指标是在所述第二传送模式中被测量并获得(402)的,则向所述信道质量指标值加上(406)信道质量指标偏移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如果确定(404)所述中继节点(120)的所述传送模式是所述第二传送模式,但是所述信道质量指标是在所述第一传送模式中被测量并获得(402)的,则从所述用户设备(30)的所述信道质量指标值减去(407)所述信道质量指标偏移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传送模式是回程模式,并且所述第二传送模式是正常传送模式。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传送模式是多媒体广播单频模式“MBSFN”,并且所述第二传送模式是所述正常传送模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估计(405)信道质量指标偏移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如下参数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来执行估计(405)所述信道质量指标偏移值的步骤:所述多跳无线通信系统(100)内的业务载荷、干扰测量的统计、信道质量指标记录。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403)在所述用户设备(130)处的所述无线电信号上的干扰电平改变,如果所述中继节点(120)的所述传送模式改变,则所述干扰电平改变。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用户设备(130-1)中执行所述信道质量指标值的测量。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调整的信道质量指标值用于预编码、功率分配和链路适应以及其它无线电资源管理算法。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利用信令执行获得(402)所述信道质量指标值的测量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测量所述信道质量指标值与发信号通知所述信道质量指标值的时刻之间加上4个子帧的延迟。
12.在基站(110)中用于调整与所述基站(110)与由所述基站(110)服务的用户设备(130-1)之间的无线传送的信道质量相关的信道质量指标值的装置(500),所述基站(110)、所述用户设备(130-1)和中继节点(120)包含在多跳无线通信系统(100)中,并适合于在第一传送模式和第二传送模式中互相通信,所述装置(500)包括:
发送器(510),适合于发送要由所述用户设备(130-1)接收的无线电信号,
获得单元(520),适合于获得所述信道质量指标值的测量,
确定单元(540),适合于确定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所述传送模式是否不同于获得(402)的信道质量指标值测量的所述传送模式,以及
调整单元(560),适合于如果确定(404)所述中继节点(120)的所述传送模式是所述第一传送模式,而所述信道质量指标是在所述第二传送模式中被测量并获得(402)的,则向所述信道质量指标值加上信道质量指标偏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211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