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隧道用射流风机的隧道通风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60267.4 | 申请日: | 2009-10-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2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中堀一郎;前田和男;三谷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创发系统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F24F7/007;F24F7/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桑丽茹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隧道 射流 风机 通风 控制系统 | ||
1.一种隧道通风控制系统,包括:
对上述隧道内的烟雾透过率和污染气体浓度和断面风速和包括隧道内交通量在内的隧道内数据进行测量、采集的感应部和、
对上述隧道内流动风所模拟的风速模型和、上述隧道内行驶车辆所模拟的交通模型和、通过上述隧道的车辆所排放的污染物质的浓度所模拟的污染浓度模型进行模型存储的模型存储部和、
输入从上述感应部采集到的上述隧道内数据,结合上述隧道内数据的变化,对存储在上述模型存储部中的上述风速模型和上述交通模型和上述污染浓度模型的参数进行推算和更新的模型参数推算部和、
利用烟雾透过率目标值和污染气体浓度目标值和、上述感应部采集到的上述隧道内数据和、上述风速模型和上述交通模型和上述污染浓度模型,对自然风和交通风和污染排放量进行预测的预测部和、
根据上述预测部的各个预测结果对断面风速目标值和通风设备控制目标值进行反馈控制的反馈控制部和、
结合上述通风设备的并联运转台数以及运转次数的关系和上述通风设备在正反运转时的自然风的自然通风方向与双向交通的交通通风方向的关系,决定节能最适运行方案的节能最适运行方案决定部和、
对上述断面风速目标值和上述通风设备控制目标值进行反馈修正,并结合上述节能最适运行方案进行控制的混合自适应控制部。
2.权利要求1中所记载的一种隧道通风控制系统,上述通风设备的运转是依靠变频器驱动运转的,上述通风设备可在额定电流以下、根据混合自适应控制部所决定的最适控制量进行连续运转。
3.一种隧道通风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上述混合自适应控制部的反馈修正、具有
根据上述断面风速目标值和上述感应部采集到的上述断面风速的数据、对上述通风设备的并联运转台数和正反运转方向及其运转次数进行控制的第1反馈控制和、
根据上述污染气体浓度数据以及上述污染气体浓度目标值和、上述感应部采集到的上述烟雾透过率数据以及烟雾透过率目标值、对上述通风设备的并联运转台数和正反运转方向及其运转次数进行控制的第2反馈控制,
以上述第1反馈电路包含在内形成的上述第2反馈电路的串级控制为特征。
4.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1个权利要求项中所记载的一种隧道通风控制系统,还具有以下特征:
作为上述风速模型,将[数23]的方程式当作是关于上述隧道内风向风速Ur的2次多项式,将Ur1*、Ur2*作为2个定态解,经过整理得出的方程式[数24]的Ur解析解,利用离散时间风速模型,实现上述预测部进行高速预测处理为特征,
在这里,式中的Ur为上述隧道内风向风速、Ar为上述隧道断面积、L为上述隧道长、ρ为空气密度、Pr为上述隧道内壁面摩擦力、Pt为交通通风力、Pn为自然通风力、Pj为机械通风力、α、β为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创发系统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创发系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026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