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多输入多数出(MIMO)技术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32093.0 | 申请日: | 2009-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4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J·王;R·A·A·阿塔;T·A·卡多斯;大孙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7/04 | 分类号: | H04B7/04;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炜;袁逸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输入 多数 mimo 技术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支持前向链路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的系统,包括:
多个天线;
时分复用(TDM)模块,用于创建多个TDM隙;
分用电路,用于在所述多个TDM隙内插入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并将所述TDM隙与多个数据子流相关联;以及
预编码电路,用于将所述多个数据子流与多个频调相关联,其中所述相应频调中的每一个对应于所述天线中的相应一个,所述多个天线使用所述多个频调传送所述多个数据子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多个天线的每一个相关联并在与所述天线的每一个相关联的传输内插入第一导频集的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频集包括:
每N个隙在所述相应天线的每一个上传送一次的所述第一导频集,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导频集与所述传输中的数据交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用电路在所述OFDM码元内嵌入第二导频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频集以跨扇区基本随机的图案跨所述多个OFDM交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电路接收来自远程设备的第一信号,并使用所述第一信号选择波束成形矩阵并将其应用于所述多个数据子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数据子流包括多个分组,每个数据子流共享公共前同步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同步码中的至少一些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标识信息和数据率信道(DRC)信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用电路在所述OFDM码元内嵌入第二导频集,且其中所述前同步码是通过加扰所述第二导频集的序列来传送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接收包括对预编码操作的指示的反向链路反馈,并操作以接收针对演进数据优化(EVDO)Rev.B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所述反向链路反馈,其中MIMO反向链路反馈和EVDO Rev.B反向链路反馈被指派不同的长码掩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多个天线上传送EVDO Rev.A/B信号时,所述分用电路将所述EVDO Rev.A/B信号指派至单个数据子流,且所述预编码电路将所述单个数据子流映射至所述多个天线并对所述多个天线应用变化的相移。
12.一种用于支持前向链路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的方法,包括:
生成多个时分复用(TDM)隙;
将所述多个TDM隙与多个数据子流相关联;
在所述TDM隙中插入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
使用预编码矩阵处理具有所述OFDM码元的所述TDM隙,由此将所述数据子流与多个频调相关联,所述频调的每一个对应多个天线中的相应一个;以及
使用所述多个频调和所述多个天线向远程单元传送所述数据子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子流包括虚拟天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入专用空间导频集以减少与公共空间导频的交叠。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OFDM码元中插入专用空间导频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插入公共空间导频集,所述公共空间导频集以跨扇区基本随机的图案跨所述多个OFDM码元交错。
17.一种用于支持前向链路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的系统,包括:
多个天线;
用于创建多个TDM隙的装置;
用于在所述多个TDM隙内插入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并将所述TDM隙与多个数据子流相关联的装置;以及
用于将所述多个数据子流与多个频调相关联的装置,其中所述相应频调中的每一个对应于所述天线中的相应一个,所述多个天线使用所述多个频调传送所述多个数据子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20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