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和包含它的成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26095.9 | 申请日: | 2009-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4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森山孝志;三村敏彦;佐藤信彦;永山耕平;井关正己;和泉望;玉木顺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5B33/12 | 分类号: | H05B33/12;H01L51/50;H05B33/22;H05B33/24;H05B33/2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康建忠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电致发光 显示装置 包含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这样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各像素均具有有机化合物层,并且在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该像素包括在其厚度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下面称为有机EL器件)的平板显示器得到关注。特别地,有机EL器件具有这样的优点:该有机EL器件具有低驱动电压和高响应速度,并且易于增加其面积。因此,已经对材料和器件进行了密集的研究和开发。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012359公开了包括多颜色发光器件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各发光器件具有彼此层叠的多个顶部发射有机EL器件。另外,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在基板上设置的使用薄膜晶体管(下面称为TFT)的有源像素电路,以及在该像素电路上设置的层间绝缘膜。在第二层和第三层中设置的发光器件的一对电极中的一个电极通过层间绝缘膜以及第一和第二有机化合物层中形成的接触孔电连接到该TFT的输出电极。接触孔指的是通过去除显示器件的各层的一部分形成的并且电连接上部层和下部层的通孔。
一般地,有机EL器件具有厚度为0.05μm~0.30μm的有机化合物层被夹置在电极之间的结构。因此,从发光层发射的光受到电极之间的光干涉效应的影响。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012359中公开的显示器件中,在第一有机化合物层中形成的接触孔的壁是倾斜的。在该接触孔中均匀设置第二有机化合物层。因此,接触孔中的第二有机化合物层的厚度与在像素区域中设置的厚度不同。
因此,由于接触孔中的第二有机化合物层也被夹置在电极之间,第二有机化合物层也发光。也就是说,由于第二有机化合物层在接触孔中和像素区域中具有不同的厚度,即,从其发射的光的强度由于干涉效应而彼此不同,因此发光颜色改变。
另外,由于在第二有机化合物层中提供的接触孔,在第三层中设置的发光器件中产生了与上述问题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层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接触孔,并且在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即使当第二器件的组件被布置在该接触孔中时,也不会在该接触孔中发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在该基板上布置有驱动电路;
多个像素,该多个像素被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该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像素包括顺序设置在该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第一有机化合物层、第二电极、第二有机化合物层和第三电极;以及
接触孔,用于将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电连接到该驱动电路,
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二有机化合物层被从基板侧起依次设置在该接触孔中,以及
存在于该接触孔中的第二有机化合物层不发光。
从下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透视图。
图2A是示意地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平面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2C是沿着图2A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3A是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平面图,图3B是沿着图3A的线A-B-C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3C是示意地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平面图。
图4A是示意地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的平面图,并且图4B是示意地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边缘部的平面图。
图5A、5B、5C、5D和5E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生产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布置在基板表面上的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该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彼此层叠。即,第二器件布置在第一器件上。该器件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EL器件)。
驱动第二器件的驱动晶体管通过在构成第一器件的第一有机化合物层中设置的接触孔连接到第二器件的一个电极(第二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60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