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允许使用移动电话进行基于社区身份的通信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80105329.1 | 申请日: | 2009-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6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D·S·本科;M·A·里斯蒂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卡特朗讯美国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M3/42;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杨晓光;赵鹏华 |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允许 使用 移动电话 进行 基于 社区 身份 通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电信网络,更具体地,涉及提供与社交网络和基于社区的网络相关的个人信息安全的系统。
背景技术
Second Life(第二人生)是在2003年发起的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称为Second Life Viewer(第二人生浏览器)的可下载客户端程序使其用户(称为“居民”)能够通过运动的角色彼此交互,提供组合了虚拟世界的一般方面的高级的社交网络服务。这些是人类彼此(社会上和经济上)交互(作为头像)以及与网络空间(cyber space)中的软件代理交互的环境,其使用真实世界的隐喻,但是没有其物理限制。居民可探险,会见其他居民,参与社会活动,参与个体和群组活动,创建和交易物品(虚拟财产)以及彼此服务。
在Second Life中,存在基于文本通信的两个主要方法:局部聊天和全局“即时消息”(已知为IM)。聊天用于在两个或更多个头像之间的公共局部化沟通,并且可在20m内“听见”。IM用于私人沟通,或者在两个头像之间,或者在群组的成员之间。与聊天不同,IM通信不依赖于参与者彼此在一定距离内。
现今,因特网支持大量的社交网络(SN)和兴趣社区web站点。这些站点中的许多允许其成员经由VoIP、IM或视频彼此通信。这个机制有效地用于基于PC的通信;然而,可期望将身份概况信息限制泄露给SN站点而允许到移动设备的通信。例如,用户可选择仅通过“称号(handle)”或其他别名已知,并且用户可能不希望泄露他/她的移动电话号码。如果被叫方当前在SN站点处未在线,还期望能够允许发起从SN站点到移动或陆线电话的VoIP呼叫。还期望到手持移动电话的类似的基于SMS或视频的通信。总之,近来的技术问题是允许web站点社区用户在传统的电信端点处发起与该社区的其他用户的联系,而无需泄露任一方的身份。
发明内容
根据本方法和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涵盖一种方法。该方法的这个实施例可包括:从社交网络中的第一用户设备向电信网络中的第二用户设备发起呼叫,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具有名称标识,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至少具有在所述社交网络中使用的名称标识,和至少具有在所述电信网络中使用的电话号码;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识别呼叫尝试以及修改相应的IMS邀请消息;以及用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电话号码替换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名称标识以完成所述呼叫,而无需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传送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电话号码。
根据本方法和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涵盖一种装置。该装置的这个实施例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具有在基于社区的网络中使用的第一个人信息集和在公共网络中使用的第二个人信息集;第二用户设备,具有在所述基于社区的网络中使用的第一个人信息集和在所述公共网络中使用的第二个人信息集;IMS网络中的受托呈现系统,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用户设备;以及所述受托呈现系统被构成为,当所述基于社区的网络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公共网络中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起呼叫时,至少在呼叫建立期间,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隐瞒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个人信息集。
附图说明
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别地阐述了本方法和装置的实施例的特征。这些实施例可通过参照结合附图得到的以下说明更好地理解,在若干附图中,类似标号标识类似元素,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方法和装置的使用受托呈现系统的一个实例。
图2示出显示了受托呈现系统的本方法和装置的实施例。
图3是根据本方法和装置的一个示例性流程图的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当双方在SN站点处“在线时”,社交网络通信的当前技术是健壮的(话音、即时消息、视频、电子邮件)。然而,当一方不在线时,如果离线方没有与在线用户共享他/她的电话号码则不能够发生通信。因为呼叫的需要预先是未知的,所以难以预先适当地共享电话号码。不变地,这导致太宽或太窄的个人信息的分布。此外,因为在仅通过熟悉的人之间发生这种SN站点处的交互,通常太早地共享个人信息,以致于例如无法适应与移动电话的话音通信的需要。最后,一旦共享了电话号码,那么实践上不可能收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卡特朗讯美国公司,未经阿尔卡特朗讯美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5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