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加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52198.4 | 申请日: | 2009-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5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徐京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京花 |
| 主分类号: | F24J3/00 | 分类号: | F24J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 代理人: | 李本源 |
| 地址: | 102611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加热液体的方法和设备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锅炉的使用率最为普及,但是锅炉的启用能源都是油、煤炭等等,不仅使用效率不是很高,还严重的污染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而且大面积的开采燃煤,让地球资源枯竭,环境的恶化,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更加严重地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把低温流动的液体通过物理运动原理和流动学原理相结合转换成热量,以替代目前高耗能设备以及替换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以此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该加热设备是通过各种流动液体加热原理使热效率应用达到最大化为目的,利用液体物理运动的构造,在无震动、无噪音、无任何环境污染前提下,使液体通过各种循环得以被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原理是:结合高强度物理机械的运动,使受压液体喷射到特定设备涡流室里,在通过设备内置带状涡轮的旋转压力产生无数不定向水分子状液体,继而水分子状液体间相互发生无限次激烈摩擦、碰撞、共振等一系列组合运动后,生成热流和乏流,热流汇合点处生成能量,转换成热量的热能分流到各并列管道传递到指定的容器内,乏流则又反回到连接系统的循环室再一次被喷射到涡流室重复被循环分流工作,最终使液体完成被加热转换成热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包括连接室、连接套、排水装置、密封圈,连接室装置在连接套的一端,连接室与连接套之间设有密封圈,排水装置安装在连接套的另一端,排水装置与连接套之间设有密封圈;连接套为一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连接室内还设有涡流腔,所述的涡流腔内装置有涡流反向附材,涡流反向附材与热水输送管相接。
进一步地,连接套为矩形体,在连接套的中心位置设有输送管,输送管的一端通入涡流腔内,另一端连接进水口。
进一步地,排水装置与热水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排水装置上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地,排水装置通过连接口与水泵连接。
进一步地,涡流反向附材内包括有二个漩涡涡流室,所述的漩涡涡流室的一端开有反水口,另一端与热水输送管相连通。
工作时是通过水泵的带动下,把液体输送到输送管端部形成的涡流腔;流入的液体通过涡管管口分流到各漩涡涡流室的涡流室;涡流室和热水输送管之间形成从涡流室流入的液体旋转的漩涡涡流室形成的涡流反向附件;把流体流动连通连接又流入的液体排出的一个以上热水输送管再排出热水的热水出水口来形成的设置状态。连接室和机械加工的排水装置用连接套用螺丝固定的方法来连接的工艺;热水输送管和输送管采用在连接套上开孔的机械加工的方法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各类型建筑物以及家庭从此不用依赖现使用的化石燃料,使用本专利设备即能达到取暖的效果,也可以替代现有的锅炉,也因其自身体积小,也可作为现有锅炉的辅助设施。
2、品种规格、型号大小齐全、不受场地限制因内部压力极小且属允许使用范围内;故不存在安全方面隐患,又因其构造简单,使用寿命长,无需任何维修维护,安装简便,需要热水的地方随时都可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连接室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连接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左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涡流反向附材、2漩涡涡流室、3热水输送管、5输送管、6涡流腔、7涡管管口、8排水装置、9出水口、10反水口、11进水口、12连接口、14连接套、15连接室、1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包括连接室15、连接套14、排水装置8、密封圈16,连接室15装置在连接套14的一端,连接室15与连接套14之间设有密封圈16,排水装置8装置在连接套14的另一端,排水装置8装置与连接套14之间设有密封圈16;连接套14为一整体结构。
如图3所示,连接室15内还设有涡流腔6,所述的涡流腔6内装置有涡流反向附材1,涡流反向附材1与热水输送管3相接。
如图1、图3所示,涡流反向附材1内包括有二个漩涡涡流室2,所述的漩涡涡流室2的一端开有反水口10,另一端与热水输送管3相连通。
如图1、图4所示,连接套14为矩形体,在连接套14的中心位置设有输送管5,输送管5的一端通入涡流腔6内,另一端连接进水口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京花,未经徐京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521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频器输入、输出端子混合结构装置
- 下一篇:带高低压保护的介质管网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