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棘齿式移液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315475.4 | 申请日: | 2009-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7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油雅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太阳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 地址: | 71006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棘齿式移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齿式移液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输液时,现有的冻干粉针剂和粉针剂向大输液瓶转移的过程为:①是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一定量溶媒,②将溶媒溶入冻干粉针剂瓶或粉针剂瓶(溶质瓶),药液溶解,③将溶解后的溶质吸入一次性注射器中,④然后将溶质溶入到大输液瓶,实现药品的溶解和转移。这种药品的转移过程操作较复杂,而且药液被二次抽吸到一次性注射器中,容易造成药品的二次污染,不利于用药安全。
现有技术中,一类是用于水针剂药品向大输液瓶转移药液的加药器,另一种是溶媒瓶(装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与溶质瓶(装冻干粉针剂或粉针剂)的瓶口相对,二者之间由一中空导通针实现导通混药,然后实施注射。这两种类似移药器存在的不足在于:第一种移药器只适用于水针剂药品的转移,不适用于粉针剂和冻干粉针剂的转移,所以其使用范围相当有限;第二种移液器适用于较大的输液软袋,不适用于临床上大量使用的普通西林瓶,需要特制的溶媒瓶和溶质瓶,成本高,使用范围很小,不能大量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棘齿式移液器,克服现有技术中操作复杂、容易造成药品二次污染的不足,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棘齿式移液器,包括同轴套装在一起的内套、外套及外壳,其中外壳分为穿刺腔和弹簧腔,穿刺腔的内圆周设置有凸筋,穿刺腔和弹簧腔之间开有穿刺孔,弹簧腔的内圆周上开有纵向的外壳导齿;外套伸出外壳的一端安装有外套端盖,外套端盖开有针孔,外套的圆周表面设置有外套导齿和导向条;外套伸入外壳的另一端安装有棘座,棘座设置有滑块,滑块与外套导齿、导向条以及外壳导齿相互配合,构成一棘齿式联动装置;外套内套装有内套,内套轴心设置有针座,针座与弹簧腔的底端之间设置有弹簧,针座的轴心孔中固定有针头,针头一端穿出外套端盖的针孔,针头的另一端长出外套的开口,并与外套的穿刺孔相对正;内套朝向弹簧腔底端的一端外圆周上设置有推动块,推动块与外套的端口活动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移液器,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的穿刺腔的端口设置有护盖。
所述的外套端盖的针孔,该针孔安装有保护套。
所述的弹簧腔的底端设置有弹簧座。
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普通西林瓶装溶媒和溶质的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移液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适合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与粉针药瓶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与粉针药瓶及加压水瓶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与粉针药瓶及输液药瓶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棘齿部分的横截面展开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棘齿部分的纵向截面展开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弹簧,2.针座,3.针头,4.内套,5.外套,6.护盖,7.弹簧座,8.穿刺腔,9.凸筋,10.针护帽,11.外壳,12.外套端盖,13.弹簧腔,14.粉针药瓶,15.加压水瓶,16.输液药瓶,21.外壳导齿,31.棘座,32.滑块,41.推动块,51.外套导齿,52.导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棘齿式移液器,用于冻干粉针剂和粉针剂药品向大输液瓶转移的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移药器,其结构是,包括同轴套装在一起的内套4、外套5及外壳11,其中外壳11分为穿刺腔8和弹簧腔13,穿刺腔8的内圆周设置有凸筋9,凸筋9用于与瓶口沿卡扣式连接,穿刺腔8的端口设置有护盖6,穿刺腔8和弹簧腔13之间开有穿刺孔,弹簧腔13的底端设置有弹簧座7,弹簧腔13的内圆周上开有纵向的外壳导齿21。
外套5伸出外壳11的一端安装有外套端盖12,外套端盖12开有针孔,该针孔安装有保护套10。外套5的圆周表面设置有四组外套导齿51和两组导向条52,外套5伸入外壳11的另一端安装有棘座31,棘座31设置有滑块32,滑块32与外套导齿51、导向条52以及外壳导齿21相互配合,构成一棘齿式联动装置,结构与圆珠笔的棘齿装置相同,参照图5、图6,由于外套导齿51以及外壳导齿21的深度不同,伸出与收进的工作行程也就可以确定,外套5与外壳11完成平移的同时还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外套5与外壳11之间的伸出与收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太阳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太阳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54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容易分开的西药片
- 下一篇:方便关节弯曲的创可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