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井摆臂式抽油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74852.4 | 申请日: | 2009-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5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潘权;张博;崔钢都;刘畅;刘军毅;朱斌;韩冲;邹凌川;汪洋;邹涛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井摆臂式抽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用抽油机,具体涉及一种双井摆臂式抽油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油田不像中东油田那样有很强的自喷能力,多为低渗透的低能、低产油田,以电换油或者以水换油是我国油田的生产现状,电费在我国石油开采成本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据资料统计,平均每吨原油成本中的电费支出占到20~30%,地方油田生产成本中的电费支出更大,所以,石油行业十分重视节约电能。由于国内抽油机在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方面很少有大的创新,抽油机的运行效率特别低,平均效率仅为25.96%,而国外平均水平为30.05%,国内目前的节能型抽油机主要包括异相曲柄平衡抽油机、前置式抽油机、双驴头抽油机等。虽然各种形式的节能型抽油机都达到了比常规抽油机节能的效果,但仍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节能潜力,具体体现在:冲程冲次不能在线调整;现有的“一机双井”式抽油机在单井维修时,另一口井不能进行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井摆臂式抽油装置,具有冲程冲次能在线调整,以及单井维修时另一口井仍能够正常工作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井摆臂式抽油装置,包括主体支架1,主体支架1的底部固定在基础上,平衡拉杆2的一端和主体支架1的上部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基础上,悬绳器3通过一号钢丝绳组4悬于主体支架1的两侧,悬绳器3与主体支架1两侧的抽油杆20的上端相连接,悬绳器3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通过铰接方式固定在主体支架1上,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上安装有编码器,紧绳器19安装在一号摆臂5上,一号导向轮7安装在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上,二号导向轮8安装在主体支架1的上部,一号组合拉杆9分别用滑动活接和铰接的方式与主体支架1和一号摆臂5连接,二号组合拉杆10分别用滑动活接和铰接的方式与主体支架1和二号摆臂6连接,驱动装置11置于主体支架1的底部的旁边,驱动装置11包括摩擦轮12、离合器13和导向轮14,摩擦轮12和导向轮14通过离合器13相连,悬绳器3、一号导向轮7、摩擦轮12、组合配重15、紧绳器19通过一号钢丝绳组4和二号钢丝绳组16联接起来,二号导向轮8、三号导向轮14、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通过三号钢丝绳组17和四号钢丝绳组18联接起来。
所述的离合器13能够实现传动在摩擦轮12和三号导向轮14之间的转换。
所述的驱动装置11中的曳引机带动驱动装置中的三号导向轮14转动。
所述的驱动装置11中的曳引机驱动驱动装置中的摩擦轮12正反转。
所述的摩擦轮12采用复绕方式缠绕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调整设备两侧原始载荷平衡后,驱动装置11上的曳引机带动摩擦轮12正转和反转,摩擦轮12的正转和反转带动钢丝绳正绕和反绕,钢丝绳通过一号摆臂5上的一号导向轮7带动两侧抽油杆20上下运动,在此过程中,抽油杆载荷大的一侧的悬绳器通过二号摆臂6上的一号导向轮7带动组合配重15上下运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根据驱动装置的传动数据调整组合配重15,在随后进行的正常工作过程中,设备实现两侧悬绳器3最上端工作位置的在线监控,以及抽油杆20载荷的在线数据采集,在单井维修过程中,驱动装置11上的离合器13工作,驱动装置11上的曳引机带动三号导向轮14转动,通过三号钢丝绳组17和四号钢丝绳组18将修井侧的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摆动到垂直位置并实现自锁,为井口上方的维修吊装留出空间,以上动作完成后,驱动装置11上的离合器13工作,驱动装置11上的曳引机带动摩擦轮12转动,另一侧油井投入运行。
由于采用曳引机直接驱动,故而具有冲程冲次能在线调整;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特殊设计,故而单井维修时另一口井仍能够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48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位式滚轮车梯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电池片焊接拉力测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