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吸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72950.4 | 申请日: | 2009-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2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胡士光;沈秋平;陈志清;邵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B01D35/02 | 分类号: | B01D35/02 |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莫丹 |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吸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水下过滤及异物捕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堆内构件是核电站运行的核心设备,带有高放射性。堆内构件在役维修的重要技术中,需对堆内构件的辐照监督管进行水下更换维修,而在水下维修采用EDM/MDM技术和气动技术进行水下切割、打磨、钻孔和攻丝时,由于电火花(电极)加工时会产生的大量石墨炭棒粉末和金属粉末,严重影响水质,降低了水下维修工作的实时观察和监控能力,影响水下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设计、研制水下吸尘装置,及时进行水质过滤净化。同时对于悬停、扩散到水中或沉淀到水池底部的杂质和异物也一并清除与搜集,解决由于杂质和异物引起的水质浊度提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及时进行水质过滤净化,同时对悬停、扩散到水中或沉淀到水池底部的杂质和异物也一并清除与搜集的水下吸尘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它由四个小筒通过异型通道和大筒连接,形成水流动的通道;潜水电机和潜水泵相连接后靠自重悬挂在大筒内,带动水循环;每个小筒内放置有滤芯,对水过滤净化;所述的每两个小筒通过三通接头与软管连接,软管为水的进口;所述的潜水泵出口处管路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在出口处管路两侧分别连接2个散流管。
如上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其所述的流量传感器的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箱内通过PLC实现流量报警和停机。
如上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其所述的潜水泵出口连接有不锈钢管,在不锈钢管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不锈钢管两侧连接两个出口管,每个出口管通过快速接头与散流管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其所述的滤芯为玻璃纤维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下吸尘装置,通过潜水泵和潜水电机的运转后,水流经过滤芯被净化,杂质和异物被截留在滤芯内。其能够及时进行水质过滤净化,同时对悬停、扩散到水中或沉淀到水池底部的杂质和异物也一并清除与搜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下吸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下吸尘装置俯视图;
图中:1-散流管;2-电气控制箱;3-滤芯;4-大筒;5-潜水电机和潜水泵;6-流量传感器;7-小筒;8-三通接头;9-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装置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下吸尘装置,由四个小筒7通过异型通道和大筒4连接,形成水流动的通道;潜水电机和潜水泵5相连接后靠自重悬挂在大筒7内,带动水循环;所述的每两个小筒7通过三通接头8与软管9连接,软管9为水的进口,玻璃纤维滤芯3放置在四个小筒7内,对水过滤净化;所述的潜水泵5出口螺纹连接有不锈钢管,在不锈钢管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6,不锈钢管两侧焊接两个出口管,出口管通过快速接头与散流管1连接。
流量传感器6的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电气控制箱2。电气控制箱2内通过PLC实现流量报警和停机。电气控制箱2设计成便携式,并可以悬挂在岸边的栏杆上,操作人员可以在岸上控制和操作电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下吸尘装置,潜水泵5启动后,水流从软管9的吸入口进入小筒7内的四个滤芯,将异物截留在滤芯内。经过过滤的水通过潜水泵5和散流管1回到水池。滤芯中的异物增加,会使流量减少;当流量减少到正常流量的40%时,说报警信号提示更换滤芯。根据使用工况的不同,安装不同过滤精度的滤芯进行过滤。
使用EDM/MDM技术进行水下切割、打磨、钻孔和攻丝时,将软管9一头接在水下吸尘装置的入口,另一头对准工作区域,把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石墨炭棒粉末和金属粉末直接吸除。也可拖动软管用来清除悬浮在池中和沉在水池底的异物。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29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析液再生单元
- 下一篇:BBM与RRU之间IQ数据交换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