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增强无线通信机座及数字增强无线通信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67989.7 | 申请日: | 2009-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3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邓以实;叶宏;张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增强 无线通信 机座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增强无线通信机座及数字增强无线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家庭网络宽带业务的迅速发展,第三代移动通讯(3Generation,3G)无线服务兴起,传统的固网和移动运营商业务融合加剧,家庭用户一方面对通讯的体验感、应用期望、更低资费等要求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对接入接口介质和类型不敏感。
当前主流通讯产品的接入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其中,有线接入方式的产品形式包括:铜线+固定机座+有线话筒、铜线+固定机座+无线话筒;无线接入方式的产品形式包括:无线+固定机座+有线话筒、手机。
形式为铜线+固定机座+有线话筒、铜线+固定机座+无线话筒的通信产品是固定电话,通过电话线通讯。例如:中国电信的固话业务。电话机的位置相对固定,需要用户到指定通话区域操作。
形式为无线+固定机座+有线话筒的通信产品与固定电话相似,仅是在出户线路上变化,由有线变为无线方式。
手机是移动电话,通过无线网络通讯。例如:中国移动的全球通业务。只要用户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就能不受空间限制地操作。
其中,固定电话还包括数字增强无线通信(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Telecommunications,DECT)电话。
现有技术中,DECT终端包括DECT机座与DECT话筒。DECT机座包括外壳、接入线、中央处理单元、DECT模块。中央处理单元及DECT模块设置于外壳内,接入线通过外壳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中央处理单元对接入线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给DECT模块,DECT模块与DECT话筒进行DECT通信,从而实现DECT终端通话。DECT机座的接入方式为有线,也即出户线路为有线方式,通过接入线接入。
DECT机座与DECT话筒之间为无线通信方式,基于DECT协议进行通信。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DECT机座由于为有线接入,因而其可放置的物理位置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数字增强无线通信机座及数字增强无线通信终端,以解决数字增强无线通信机座可放置的物理位置受到限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字增强无线通信机座,包括外壳、中央处理单元、数字增强无线通信模块,其中,还包括:
高速包接入接口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相连;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所述数字增强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所述高速包接入接口模块用于为高速包接入卡提供接口,以实现机座与网络侧之间进行基于高速包接入协议的无线通信;
天线,与所述高速包接入接口模块相连,用于收发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字增强无线通信终端,包括上述数字增强无线通信机座。
上述实施例中,DECT机座上的高速包接入(High-Speed Packet Access,HSPA)接口模块用于连接HSPA卡,在有HSPA卡的情况下,DECT机座通过天线及HSPA卡、HSPA接口模块,能够实现无线接入、无线出户,从而可以作为中继接入3G网络。这样,可插数HSPA卡上行的DECT机座,作为家庭廉价移动通讯的中枢,连接无线基站和DECT手持终端即话筒,该机座不受家庭布线空间限制,可以放置任意适宜的位置,甚至可以作为家居装饰件。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增强无线通信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字增强无线通信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增强无线通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增强无线通信终端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7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