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锁固组件及电子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66253.8 | 申请日: | 2009-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1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1/00 | 分类号: | F16B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 地址: | 2011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固组件以及包含该锁固组件的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协助将两个对象牢靠地锁固在一起的锁固组件及包含该锁固组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锁固物品时,往往利用螺丝钉以及螺帽的组合将物品锁固在其它的目标物上,使物品与目标物能够紧密结合。也因为螺丝钉以及螺帽锁固的能力比钉子好,以及将螺丝钉旋出即可以分开上述的物品及目标物,减少了对螺丝钉的破坏,使得螺丝钉以及螺帽得以重复使用。因此,众多产品,例如: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汽车、脚踏车、电子仪器、机械装置、家电器具等,几乎都需要靠螺丝钉以及螺帽来组合,使螺丝钉以及螺帽成为不可或缺的基本零组件。现今市面上的螺帽种类繁多,设计优劣更直接影响锁固的稳定度,例如不好的螺帽设计会增加物品因受到外力而松脱的可能,使得物品无法承受较大的拉拔力而从目标物上松脱。
请参见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螺帽以及螺丝钉锁固第一对象及第二对象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第一对象90包含壳体900,且壳体900底部具有安装孔,安装孔自壳体900的内表面贯穿至壳体900的外表面。此外,螺帽92可被固定于安装孔中,且螺丝钉94可搭配螺帽92将第二对象96锁固于第一对象90的壳体900表面。其中,在安装孔附近可加固壳体900,防止锁固第二对象96时,造成壳体900的崩裂。
然而,当第二对象96的重量增加时,安装孔与螺帽92之间所受的拉拔力也会随之提高。并且,当第二对象96的重量超过某一门限值时,螺帽92将自安装孔被第二对象96拉出,导致第二对象96自第一对象90脱落。再者,若第一对象90从高处落下时,螺帽92也可能受到外力而脱离安装孔,致使第二对象96自第一对象90脱落。
综上所述,当被锁固的物体过重或者受到较大外力影响时,传统螺帽的设计因能承受的拉拔力不足而容易脱落或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锁固组件及电子装置,以提高锁固组件所能承受的拉拔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嵌合部,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其中通孔自该第二端向该第一端延伸;以及
挡止部,位于该嵌合部的该第一端并向该嵌合部外侧延伸。
当该嵌合部嵌入第一物件的壳体时,该通孔露出于该壳体外侧,且该挡止部抵触该壳体内侧。
插入件自该壳体外侧插入该通孔以将第二物件锁固于该第一物件上。
该嵌合部为圆柱体形或多面体形。
该嵌合部的外表面凹凸不平。
该通孔的表面具有螺纹。
该挡止部为圆盘形或多面体形。
该挡止部在该嵌合部外侧具有凸起结构。
该嵌合部与该挡止部为金属材料。
该嵌合部与该挡止部一体成形。
一种电子装置,包含:
壳体;以及
锁固组件,包含:
嵌合部嵌入该壳体,该嵌合部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其中通孔自该第二端向该第一端延伸,且该通孔露出于该壳体外侧;以及
挡止部,位于该嵌合部的该第一端并向该嵌合部外侧延伸且抵触该壳体内侧。
插入件自该壳体外侧插入该通孔以将配件锁固于该电子装置上。
该嵌合部为圆柱体形或多面体形。
该嵌合部的外表面凹凸不平。
该通孔的表面具有螺纹。
该挡止部为圆盘形或多面体形。
该挡止部于该嵌合部外侧具有凸起结构。
该嵌合部与该挡止部为金属材料。
该嵌合部与该挡止部一体成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是:
藉由挡止部的设计,本新型的锁固组件能承受较高的拉拔力,使其本身不易被过重的锁固物体拉出,也不易在锁固物体坠落等情况下受损。因此,配件也能更牢靠地锁固于设置有本新型的锁固组件的电子装置,减少其松脱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螺帽以及螺丝钉锁固第一对象及第二对象的剖面图。
图2是本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锁固组件的示意图。
图3A是本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3B是本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3C是本新型再一具体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4是本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的锁固组件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90:第一物件 92:螺帽
94:螺丝钉 96:第二物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6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