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轮单板起重钳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54381.0 | 申请日: | 2009-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0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汪弘;栾权;王兆祥;叶江平;何占伟;秦瑞东;付建良;张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 |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 13102 | 代理人: | 戴辉 |
| 地址: | 066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板 起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装工具,具体说是一种大轮单板起重钳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单板起重钳简称单板钳或钢板钩。包括连板,该连板一端铰接钳板;另一端的轮轴上安装滚轮和开口螺母,通过滚轮与钢丝绳连接。适用于钢板的水平吊运,载荷范围:0-5吨,采用低碳优质合金钢制造,以两只试验为额定载荷,吊装作业中根据货物重量成组配套使用,必须与平衡梁配套,吊运过程中不得碰撞被吊物,可自动脱钩,试验载荷为2倍,最大工作载荷,严禁超载使用。因此,单板起重钳在中厚钢板作业中,尤其是场地作业经常使用5t单板钳进行吊装。由于单板起重钳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两个问题:
1、作业过程中,因单板钳滚轮直径比较小,与钳板之间间隙较大,所以钢丝绳经常出现打弯、打卷现象,给装卸工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打弯、打卷的主要原因是,因吊装1000吨左右钢板后,钢丝绳在滚轮处局部受力过大,破坏了钢丝绳的弹性。所以,钢丝绳基本上处于报废状态,作业成本明显偏高。
2、单板钳使用过程中,经常磕碰滚轮轴和开口螺母,严重缩短了单板钳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轮单板起重钳,消除了钢丝绳打弯、打卷现象,解决了滚轮轴和开口钳磕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大轮单板起重钳,包括连板,该连板一端铰接钳板;另一端的轮轴上安装滚轮和开口螺母;其中,它具有一个增大钢丝绳曲率半径的滚轮;在开口螺母周围的连板上设置凸起的护板。因此,通过滚轮增大了钢丝绳的曲率半径和所设的凸起护板,消除了钢丝绳打弯、打卷及滚轮轴和开口钳磕碰现象的发生。
根据应用特点,所涉及圆弧形护板是一个圆弧形护板或是具有对称开口的半圆弧形护板。因凸起护板形成的高度,减少开口螺母的磕碰。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钳板的弯勾端面设有耐磨层。可提高钳板端面与接触钢丝绳的耐磨强度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轮单板起重钳,包括钩体和装有滚轮的连板组成的二连杆结构,使单板钳滚轮直径约为钢丝绳直径的七倍左右,这样可增加了钢丝绳局部受力的长度,单位负荷减小,保证了钢丝绳具有的弹性,避免了钢丝绳打弯、打卷问题的发生。另外,通过在开口螺母周围设置圆弧形的护板,避免了滚轮轴与开口销为单板钳的重要部位的磕碰现象,起到了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见附图1所述的大轮单板起重钳,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连板1,该连板1夹层之间的一端通过铰轴7铰接一个弯钩形的钳板8,由开口螺母6固定在连板1外侧的铰轴7上。在所述连板1夹层之间相对钳板8的另一端的轮轴4上安装一个具有增大钢丝绳曲率半径的滚轮5,通过开口螺母3固定在连板1外侧的轮轴4上。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滚轮直径Φ154mm,大于钢丝绳直径Φ22mm的7倍;所以通过滚轮5增大了安装其上的钢丝绳的曲率半径,这样使钢丝绳单位负荷减小,因而消除了钢丝绳打弯、打卷现象。另外,考虑到作业过程中,大轮单板起重钳属吊装工具,加之工作现场情况,经常发生滚轮轴4与开口销(图中未标注)和开口螺母6重要部位的磕碰造成损坏,影响着单板钳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开口螺母3周围的连板1上设置高于开口螺母3的具有对称开口的半圆弧形护板2。这样,通过所设的半圆弧形护板2,消除了开口钳和开口销与其它物体发生磕碰现象。根据应用特点,在所述钳板8的弯勾端面设有耐磨层9,用以提高钳板8端面与钢丝绳接触的耐磨强度和使用寿命。
上述中,除了采用对称开口的半圆弧形护板2之外,还可选用圆弧形护板。其作用相同。
同理,除钳板8的弯勾端面设有耐磨层9之外,可以不设耐磨层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4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