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挖钻机钻杆回位定位控制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36222.8 | 申请日: | 2009-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4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蔺超文;汪菊;唐翔;陈跃;杨根喜;薛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4/02 | 分类号: | E21B44/02;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钻机 钻杆 定位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位定位控制器,具体是一种旋挖钻机钻杆回位定位控制器。
背景技术
旋挖钻机是现浇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桩工机械,它具有施工效率高、污染少、功能多等优点。在旋挖钻机的循环钻孔作业中,钻杆的回位定位直接影响着钻孔的成孔质量和施工效率。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大部分旋挖钻机都不具备自动回位定位的功能,钻孔的定位仍然靠操作工人的经验和手动调整来完成,因此存在工作效率和定位精度较低、重复定位性能差、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较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旋挖钻机钻杆回位定位控制器,用于控制钻机钻杆的旋转定位,使钻杆在每次循环作业时都能自动精确的对准孔位,以提高整机的作业效率,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钻孔的成孔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挖钻机钻杆回位定位控制器,包括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连接的控制信号输入电路、CAN总线通讯电路、工作状态显示电路、速度检测电路、位置检测电路和PWM输出驱动电路;所述的CAN总线通讯电路用于单片机与其它控制器的连接,所述的速度检测电路与外部增量型旋转编码器连接,所述的位置检测电路与外部绝对型旋转编码器连接,所述的PWM输出驱动电路与旋挖钻机的信号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单片机控制的旋挖钻机钻杆回位定位控制器用于控制钻机钻杆的旋转定位,实现了钻机钻杆回位的自动化,并提高钻杆的定位精度,从而提高钻孔的成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框图;
图2是单片机芯片引脚图;
图是3CAN总线通讯电路图;
图4是控制信号输入电路和JTAG接口电路图;
图5是工作状态显示电路图;
图6是速度检测电路图;
图7是位置检测电路图;
图8是PWM输出驱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旋挖钻机钻杆回位定位控制器包括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连接的控制信号输入电路、CAN总线通讯电路、工作状态显示电路、速度检测电路、位置检测电路和PWM输出驱动电路;其中CAN总线通讯电路用于单片机与其它控制器的连接,速度检测电路与外部增量型旋转编码器连接,位置检测电路与外部绝对型旋转编码器连接,PWM输出驱动电路与旋挖钻机的信号接口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单片机型号可以是LPC2119和LPC2129的任意一个。电阻R1和R2为上拉电阻;电阻R42和电容C11构成RC振荡电路,并与二极管D5和按键S5一起构成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电容C1、C2与晶体Y1构成单片机的外部时钟产生电路。
如图3所示,CAN总线驱动电路用于本实用新型与其他控制单元之间的通讯,由电阻R24~R28、R34、R35、滤波电容C3~C5、高速光电耦合器U2、U3、CAN收发器U5以及三孔接线端子组成。CAN总线通讯电路的信号输入输出端连接到单片机的相应引脚,两路信号经过光电耦合器U2和U3的信号隔离和电平转换后,输出信号连接到CAN收发器U5的输入端,U5的输出信号经过电阻R34、R35和电容C6、C7输出到接线端子J2上;U2的A引脚通过电阻R26和3.3V直流电源连接,VCC引脚和GND引脚之间并联C4,VCC接5V直流电源,VO引脚连接U5的TXD引脚,并通过电阻R24连接到5V直流电源,K引脚与单片机的CAN1_T端相连,U3的VCC引脚连接到3.3V直流电源,并与GND引脚间并联电容C3,,VO引脚通过电阻R25连接到3.3V直流电源,K引脚和U5的RXD引脚连接,A引脚通过R27和5V直流电源连接,U5的VCC引脚与5V直流电源连接,并与GND引脚间并联电容C5,U5的Rs引脚通过R28接地,CANH、CANL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34、R35和J2的CAN1_H、CAN1_L接线端连接,J2的CAN1_H、CAN1_L接线端分别通过C7、C6接地;所述高速光电耦合器U2、U3可选用6N137,所述CAN收发器U5可选用PCA82C250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62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高压二氧化碳泡沫剂评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抽油系统的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