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锥行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18378.3 | 申请日: | 2009-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4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高圣;王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高圣;王高明 |
| 主分类号: | B62K17/00 | 分类号: | B62K17/00;B62M29/02;B62K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及一种锥行车,尤其是涉及一种无舵把双锥锥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常见的自行车,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双脚蹬踏做圆周运动来实现自行车驱动的,目前,尚未发现通过锥杆驱动的自行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运用两根锥杆锥在地面,通过双手臂反复做功,并用身体控制平衡与方向,从而达到锥行车行驶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锥行车由车架体,前叉,方向轮,后轮,车座,踏板,制动以及两根锥杆组成;方向轮是无舵自由方向轮,安装在前叉上,前叉向后弯曲,方向轮后移,前叉上端与车体前端轴承连接,可随意转动;车架体的中底部是踏板,踏板的前端中间设有制动踩板;车架体后上端是车座,车座下的支杆处有升降调控扭;锥行车有两根锥杆,配置在车的两侧,与车分离,锥杆由杆炳,杆,调节钮,支架,滚轮,组成。锥杆一端是手柄,另一端是滚轮,滚轮圆周斜向嵌入若干锥针,滚轮中间是棘轮,棘爪设在锥杆下端的管内,管内有弹簧。
采用上述结构后,骑车人其在车上,脚踏踏板,双杆杵地,手臂反复做功,产生的反作用力便可驱动车行使,同时,车在进入行使状态时,方向轮由人体控制可左右摆动,实现平衡与转向。这样,在自行车王国里,又多了一新成员-通过双臂撑杆行驶的锥行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锥行车侧视图
图2是锥杆侧视图
图3是锥杆下视图
图4是棘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该车由车架体22,前叉28,方向轮27,后轮24,车座20,组成。该车方向轮27安装在前叉28上,前叉28是向后弯转的,方向轮27也相应后移,前叉28上端与车架体前端29轴承连接,使方向轮27可以在行使的时候随车灵活摆动;车架体22的中底部是踏板25,是骑行者放脚的地方,踏板的前端中间设有制动踩板23;车架体22后上端设有车座20,车座支杆处有升降调节扭21。
图2图3是锥杆的正视图和侧视图,按图所示,锥杆是由手柄1,杆2长短调节钮3,防护罩13,支架7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滚轮4组成。所述的滚轮4是一个粗细长短相当的圆柱体,柱体中心有一根通轴6,轴6的两端分别紧固在支架7上;滚轮4的轮面上嵌入若干锥针,所有锥针5都是一个斜向的,锥针5的作用是当锥杆做功时能够扎在地面上。
图4是棘轮剖视图,棘轮12套固在滚轮4中间,棘爪10设置在锥杆下端的管内9,棘爪10与棘轮齿11相匹配,棘爪10的另一端设有弹簧8,在弹簧8的作用下,棘爪10与棘轮齿11始终保持贴合状态,由于棘轮的原理是只允许一个转向,这样,当做功时锥轮4不转,锥针便可以扎在地面上,产生推力;当一次做功完毕,将锥杆归位回拖,滚轮4受地面摩擦力作用可以随车滚动,如此反复做功便可以完成锥行车的行驶。
骑行时,骑行者骑坐在车上,脚踏踏板25;双手臂撑杆,锥轮4杵地,用手臂之均衡力量反复做功,至车行驶;由于车的方向轮27具有自由转向功能,所以,在行驶过程中,平衡与方向均由人体控制,任由调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与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利用锥杆为动力的自行车设计和制造,凡是利用锥杆为自行车做动力的锥杆的设计制作,凡是自行车前叉向后弯转,方向轮后移的,不论形状或结构以及材料的变化与改进,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高圣;王高明,未经王高圣;王高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83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