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顶盒开关机延时控制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81275.4 | 申请日: | 2009-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0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林佳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创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H04N5/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翁素华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儒***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顶盒 开关机 延时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顶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顶盒开关机延时控制器。
背景技术
机顶盒产品在研发设计定型后,需要对其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合理、有效的测试评估即可靠性试验,才能批量生产,其中“常温开关机试验”是评估机顶盒设计性能的关键性指标。“开关机试验”主要验证机顶盒正常的启机功能,通常为人工手动控制,且往往需要几千次的开关机重复动作。
基于上述需求,且为了将工作人员从机械、单调的重复工作中解脱出来,避免人工手动多次操作开关而产生本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顶盒开关机延时控制器,其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顶盒开关机延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面板、控制模块、延时电路及电源,其中,控制面板与控制模块连接,通过控制面板可设置单片机控制模块的参数,延时电路与控制模块连接并依控制模块的设定频率进行通断动作,机顶盒的电源串联于延时电路,电源受延时电路控制给机顶盒供电或断电。
所述的延时电路包括串联电阻、三极管、限流电阻、保护二极管及继电器,其中,继电器与保护二极管并联后顺次与限流电阻、三极管及串联电阻连接后连接至单片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三极管的基极与串联电阻连接,集电极与分流电阻连接,发射极接地。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延时电路受单片机控制模块控制从而控制电源以设定的频率给机顶盒通断电,这样,本实用新型在没有任何试验设备进行机顶盒可靠性开关机试验的前提下,实现对机顶盒的自动控制,确保试验所需的开关机次数,解决了人工手动多次进行开关机切换,节省了人力,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机顶盒开关机延时切换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顶盒开关机延时控制器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机顶盒开关机延时控制器组成框图。一种机顶盒开关机延时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1、控制模块2、延时电路3及电源4,其中,控制面板1与控制模块2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可设置单片机5控制模块2的参数,延时电路3与控制模块2连接并依控制模块2的设定频率进行通断动作,机顶盒5的电源4串联于延时电路3,电源4受延时电路3控制给机顶盒5供电或断电。
参阅图1的机顶盒(TP610)开关机延时切换电路,图中的延时电路3包括一个串联电阻31(4K7)、一个三极管32(C1815)、一个限流电阻33(33R)、一个保护二极管34(IN4007)及额定电压为12V的继电器35(5A 250VAC),其中,继电器35与保护二极管34并联后顺次与限流电阻33、三极管32及串联电阻31连接后连接至单片机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三极管32的基极321与串联电阻31连接,集电极322与分流电阻33连接,发射极323接地。
通过机顶盒控制面板1可将机顶盒开关机时间设置为:25S--ON,5S--OFF循环动作,单片机控制模块2即可按照设定的时间参数,准确地控制延时电路3依设定频率通断。参阅图1,触发机顶盒控制面板1的控制端,单片机控制模块2的输出为高电平,三极管2导通,继电器5吸合,电源4给机顶盒供电,单片机控制模块2开始计时,25S后,高电平跳转为低电平,三极管2关断,继电器5断开,电源4停止对机顶盒供电,5S后,低电平重新跳转为高电平,三极管导通…依此,延时电路3控制电源4使机顶盒按照设定频率,进行循环的通断动作,从而实现自动对机顶盒进行可靠性测试。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简单,设计成本低廉,电路连接简单,主要节省了大量的信号连接线,非常适合机顶盒生产制造厂家在大批量生产时必须接收信号的情况,可靠性高、空间要求小、生产效率更高、维护费用低、外观更美观,是评估机顶盒设计可靠性指标的主要测试工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创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创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12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铰链式六面顶液压机
- 下一篇: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节目过滤隐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