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弹高温热试验弹体前表面温度的非接触式红外测量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72143.5 | 申请日: | 2009-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717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吴大方;刘成翔;郑力铭;王静涛;司文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成金玉;卢 纪 |
| 地址: | 10019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弹 温热 试验 弹体 表面温度 接触 红外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智能监管及实时放行门禁装置,尤其涉及重要场所门禁环节的自动监管及实时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人为因素于产品所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各药品食品监管机构正采取各种措施对重点区域进行安全生产排查和实时监管。迄今为止,对重点区域的监管措施有:重点企业提交各监测单元信息,药品食品监管机构通过企业提交的数据,对位进行审批后即可确定企业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而作为监管机构无法确保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时性,造成监管不力。所采取的一种是必须企业提供操作人员安全生产证明信息,由管理人员对企业提交信息进行人工评测,获取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信息,对非法生产企业进行事后处罚。此种措施不仅费时费力,无法保证信息的实时跟踪、连续监控。而且由于人为因素较多,很难保证安全生产环境以及对重点企业的处罚准确、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监测单元及时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且能经由监控中心远端控制操作、提出警示,以作统一管理及全面指挥的重点区域智能监管及实时放行的门禁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重点区域自动监管及实时放行门禁装置,在门禁装置本体上安装有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与数据服务单元相连接;数据服务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门禁装置本体无线连接,数据服务单元与中央监督服务器交互式连接。
重点区域自动监管及实时放行门禁装置,所述的数据服务单元通过串口通讯装置与中央监督服务器交互式连接。
重点区域自动监管及实时放行门禁装置,所述的数据服务单元连接有GPS通讯电路,所述的数据服务单元、数据采集装置和门禁装置本体之间通过GPS无线信号相通讯。
重点区域自动监管及实时放行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有无线发射器,并设置与无线发射器相对应的无线接收器,无线接收器的输出与解码器相接,解码器的输出与数据服务单元机构相接。
本实用新型借由设在监测处的门禁装置在考勤过程中记录企业操作人员有无监管部门许可证明文件,再经由无线传输装置传输至数据服务单元,中央监控服务器通过数据服务单元对许可文件进行数据校验,校验操作者是否符合规定,当企业操作人员信息满足监管部门要求,门禁装置打开,否则门禁装置记录企业违章操作信息,当企业违章信息到达一定数量、警示装置报警,监控服务器对门禁系统强制关闭。这样就能使监管机构确保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时性,从而监管得力。此种措施不仅省时省力,能保证信息的实时跟踪、连续监控。而且也能提高因为人为因素较多,造成的对重点企业的处罚准确性、合理性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为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在门禁装置8本体上安装有数据采集装置7,数据采集装置7通过无线网络与数据服务单3元相连接;数据服务单元3的信号输出端与门禁装置8本体无线连接,数据服务单元3通过串口通讯装置2与中央监管服务器1交互式连接。数据服务单元3连接有GPS通讯电路,数据服务单元3、数据采集装置7和门禁装置8本体之间通过GPS无线信号相通讯。数据采集装置7连接有无线发射器6,并设置与无线发射器6相对应的无线接收器4,无线接收器4的输入与解码器5相接,无线接收器4的输出与数据服务单元3相接。
本实用新型在监测处的门禁装置8在考勤过程中记录企业操作人员有无监管部门许可证明文件,再经由无线传输装置传输至数据服务单元3,中央监控服务器1通过数据服务单元3对许可文件进行数据校验,校验操作者是否符合规定,当企业操作人员信息满足监管部门要求,门禁装置8打开,否则门禁装置8记录企业违章操作信息,当企业违章信息到达一定数量、警示装置报警,中央监管服务器1对门禁系统强制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1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