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万向伸缩音箱喇叭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1353.2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8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庄吉棣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密特兴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0 | 分类号: | H04R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汐止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万向 伸缩 音箱 喇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万向伸缩音箱喇叭。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可携带式电子数字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码助理)等数字产品,都设置有喇叭以兼具交谈或聆听音乐的功能,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屏幕也会设置有喇叭。然而,一般数字产品的喇叭位置皆采用固定式的设置,因此,用户无法通过数字产品的喇叭,获得较佳的音质,往往导致用户需迁就数字产品来使用,对于用户来说,造成使用上非常不方便。
由此可见,上述常用的数字产品仍有诸多缺失,因此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案创作人鉴于上述常用数字产品存在的各项缺点,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万向伸缩音箱喇叭。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万向伸缩音箱喇叭,包括:
一伸缩软管,该伸缩软管的底部开设有一孔洞;
一音箱模块,该音箱模块与该伸缩软管的上端面相连,该音箱模块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喇叭单体,且该喇叭单体的后侧连接设置有音源线;
一网罩体;该网罩体设置于音箱模块的前端,以罩合于喇叭单体上。
其中该伸缩软管的底部放置在一数字产品的容置口处。
其中该数字产品的容置口设置有凹部,音箱模块的边缘设置有数个凸扣,该音箱模块的凸扣与容置口的凹部相卡扣,达到暂时定位。
其中该音箱模块的音源线插设在数字产品内的音源插设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伸长喇叭及快速隐藏收纳的万向伸缩音箱喇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易且可快速拆装的万向伸缩音箱喇叭。
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万向伸缩音箱喇叭,可以设置于数字产品的喇叭设置处,主要包括有:一伸缩软管、音箱模块及网罩体;其中,该伸缩软管的底部开设有一孔洞,再在伸缩软管的上端面连接一音箱模块,并在音箱模块的边缘设置有数个凸扣,通过凸扣的设置,可以将音箱模块卡扣于数字产品的喇叭设置处,另于音箱模块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喇叭单体,并于喇叭单体的后侧连接设置有音源线,该音源线穿入伸缩软管内,并经过孔洞穿出至伸缩软管的外部,最后,音源线可插设在数字产品内的音源插设端上,再将一网罩体设置在音箱模块上,可以保护喇叭单体避免受到外力的破坏。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有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万向伸缩音箱喇叭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2为该万向伸缩音箱喇叭的立体结合视图;
图3为该万向伸缩音箱喇叭的实施示意图;
图4A、B为该万向伸缩音箱喇叭的操作示意图;
图5为该万向伸缩音箱喇叭的使用状态视图;
图6为该万向伸缩音箱喇叭的另一实施示意图。
图中符号的说明:
1 伸缩软管
11 孔洞
2 音箱模块
21 凸扣
22 喇叭单体
23 音源线
3 网罩体
4 笔记本电脑
41 容置口
42 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万向伸缩音箱喇叭的立体分解及结合视图,主要包括:
一伸缩软管1,该伸缩软管1的底部开设有一孔洞11;
一音箱模块2,该音箱模块2与该伸缩软管1的上端面连接,该音箱模块2的边缘设置有数个凸扣21,并于音箱模块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喇叭单体22,且该喇叭单体22的后侧连接设置有音源线23;
一网罩体3;该网罩体3设置在音箱模块2的前端,可以罩合在喇叭单体22上;
通过上述各构件可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万向伸缩音箱喇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密特兴业有限公司,未经可密特兴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13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量传输器
- 下一篇:网络通信终端设备实现致命故障信号产生功能的电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