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渗集节灌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67663.7 | 申请日: | 2009-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8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函;陈建刚;丁跃元;赵飞;高振宇;王理许;龚应安;孔刚;宝哲;苏东彬;蒋蕾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27/02 | 分类号: | A01G2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渗集节灌 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行道树或树阵雨水渗集节灌系统。
二、背景技术
现行城市人行步道行道树或广场内树阵之间的地面普遍采用不透水或弱透水的硬化铺装,使降雨不能入渗地下,难以补给行道树或树阵根区的土壤水分。同时,城市行道树或树阵的灌溉方法多采用传统穴灌方式,这种灌溉制度造成水资源大量的浪费,同时,由于根区土壤垂直渗漏损失较大,灌水效率低,不利于树木生长,还增加了管理负担,消耗人力物力资源。因此,在当前水资源短缺的环境下,需要提出一种充分利用雨水,特别是树木间的铺装地面雨水,对树木根区实施有效灌溉的新方法。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收集利用树阵或行道树间透水铺装地面下渗雨水就地灌溉附近树木的雨水渗集节灌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雨水渗集节灌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管、蓄水模块、灌溉引水管和灌水器,其中,雨水收集管布设在透水地面下部,在行道树或树阵之间布置蓄水模块,雨水收集管与蓄水模块顶部连接,将透水地面下渗雨水收集后引入蓄水模块中存蓄,雨水收集管外部包裹土工布防止堵塞,蓄水模块除顶面外其余各面均用土工膜包裹形成独立蓄水空间,灌溉引水管一端与蓄水模块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灌水器连接,灌水器环绕在树木根部。
优选地,所述雨水收集管选用PVC开孔花管、全透型排水管、排水片材或盲沟。
优选地,所述灌水器选用渗灌管、滴灌管、滴灌带或滴头。
优选地,所述蓄水模块为塑料型材结构,孔隙率大于95%,单个体积为0.2m3。
优选地,所述蓄水模块除顶面采用一层透水土工布包裹外,其余各面均采用两布一膜的包裹形式。
优选地,所述蓄水模块底部开孔与灌溉引水管相连,所述开孔的上口位置距蓄水模块的底面5~10mm,使蓄水模块底部形成沉淀空间避免沉淀物进入灌溉引水管及灌水器造成堵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有效利用雨水资源,若每棵树对应的单场雨蓄水容积为0.2m3,则相当于一棵树10~20天的需水量;
2、可以从树木根部直接灌水,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灌水效率,节约水资源;
3、设备安装完成后无需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能源消耗,节约成本,简化运行管理。
四、附图说明
图1为雨水渗集节灌系统平面示意图,其中图1a为广场内树阵布置形式,图1b为人行步道行道树布置形式。
图2为雨水渗集节灌系统纵剖面示意图,其中图2a为蓄渗筐标准断面大样图,图2b为树池断面大样图。
图中:1为透水地面,2为树池,3为雨水收集管,4为蓄水模块,5为灌溉引水管,6为灌水器,7为透水土工布,8为土工膜。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包括雨水收集管3、蓄水模块4、灌溉引水管5、灌水器6、土工布7、土工膜8。改变原有树阵间或行道树间的不透水硬化铺装为透水地面。雨水收集管3为可透水的排水管材,具体形式可以是PVC开孔花管、全透型排水管、排水片材、盲沟等,雨水收集管3外部包裹透水土工布防止砂粒进入造成堵塞,雨水收集管3铺设在透水地面垫层底部、基层路基土壤上层位置,便于收集垫层内的入渗雨水,雨水收集管3可采用平铺或小坡度坡向蓄水模块4,一端插入蓄水模块4顶部,雨水收集管3严禁倒坡,避免管内存水影响收集效果。蓄水模块4为大孔隙率塑料型材结构,孔隙率大于95%,单个体积为0.2m3,蓄水模块4各面均用土工织物包裹,避免垫层及土壤中细小颗粒进入或堵塞,除顶面采用一层透水土工布包裹外,其余各面均采用两布一膜的形式,使蓄水模块4内部形成独立蓄水空间,蓄水模块4底部开孔与灌溉引水管5相连,所述开孔的上口位置距蓄水模块4的底面5~10mm,使蓄水模块4底部形成沉淀空间避免沉淀物进入灌溉引水管5及灌水器6造成堵塞。灌溉引水管5为小管径普通PVC管,平铺至行道树树池2内,与灌水器6相连。灌水器6可以选择渗灌管、滴灌带、滴头等不同形式,埋设深度视不同树种具体确定,不论何种形式均应具有抗堵塞,耐老化等优点才可使用。每棵树对应蓄水模块4的数量视树种耗水量、汇水面积和降雨特性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76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动称重的储奶桶
- 下一篇:一种辊式玉米收获机摘穗辊自动调整间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