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48991.2 | 申请日: | 2009-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650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 发明(设计)人: | 黄品;何承中;刘贻光;吴深发;秦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增城市海利摩托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N3/04 | 分类号: | F02N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赞坚 |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发动机 启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其他人力操作起动装置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已成为我国广大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居民代步和休闲的必选交通工具之一。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是摩托车用于启动发动机的脚起动装置。启动杆安装于发动箱体外,起动发动机时,用脚蹬踩启动杆。启动杆操作方式总的来说只有两种,即启动发动机时,用脚顺时针或逆时针蹬踩启动杆两种。不同的发动机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脚启动旋转方向,因此,发动机的启动杆便需依据不同的脚起动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来设计,给生产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其结构简单,可同时满足适用于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脚启动旋转方向的摩托车发动机。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包括启动杆体和脚踏杆,所述启动杆体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脚踏杆连接,所述启动杆体另一端与发动机连接,所述脚踏杆可绕转轴沿所述启动杆体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优选地,所述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为对称式设计。
优选地,所述启动杆体与所述脚踏杆连接的一端设有一卡座,使得所述脚踏杆绕转轴沿所述启动杆体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最大旋转角度为90°。
优选地,所述脚踏杆与所述启动杆体之间的连接转轴上设置有弹簧。
优选地,所述转轴还设置有弹簧挡圈。
优选地,所述脚踏杆的底部与所述启动杆体之间设置有一垫片。
优选地,所述启动杆体上部设置有收起限位凸起,所述脚踏杆的底部设置有相应的收起限位凹槽,当脚踏杆收起时,收起限位凹槽可与收起限位凸起卡合。
优选地,所述启动杆体的收合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脚踏杆的宽度。优选地,所述脚踏杆的脚踏部位设有若干凸起部,表面凹凸不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与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相比,其结构简单,所述脚踏杆可绕转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能够适用于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两种脚启动旋转方向的摩托车发动机起动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逆时针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顺时针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中脚踏杆的仰视图;
图6是图5中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中脚踏杆B-B向截面图。
图中各标记为:
1——脚踏杆,2——弹簧,3——弹簧挡圈,4——转轴,5——垫片,6——启动杆体,7——螺栓,8——卡座,9——收起限位凸起,10——收起限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包括启动杆体6和脚踏杆1,所述启动杆体6一端通过转轴4与所述脚踏杆1连接,所述启动杆体6另一端与发动机连接,所述脚踏杆1可绕转轴4沿启动杆体6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请参见图1,该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的示意图。
具体而言,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采用双面对称设计,启动杆体6一端与脚踏杆1之间通转轴4连接,启动杆体6另一端通过螺栓7与发动机连接,脚踏杆1可绕转轴4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同时启动杆体6与所述脚踏杆1连接的一端设有一卡座8,使得脚踏杆1绕转轴4沿启动杆体6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最大旋转角度为90°。脚踏杆1与启动杆体6之间的连接转轴4上设置有弹簧2,便于所述脚踏杆1旋转;转轴4还设置有弹簧挡圈3,防止弹簧2弹出。
请参见图3,该图是图1中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逆时针工作时的示意图。当摩托车的发动机为逆时针方向启动时,将脚踏杆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90°,与启动杆体6垂直。
请参见图4,该图是图1中摩托车发动机启动杆顺时针工作时的示意图。当摩托车的发动机为顺时针方向启动时,将脚踏杆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与启动杆体6垂直。
特别地,脚踏杆1的底部与启动杆体6之间设置有一垫片5,可减少脚踏杆1与启动杆体6之间的磨损。且脚踏杆1的脚踏部位设有若干凸起部,表面凹凸不平,可以增大摩擦,避免打滑,便于启动时脚蹬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增城市海利摩托车有限公司,未经增城市海利摩托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89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