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流动流体的电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48451.4 | 申请日: | 2009-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619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梁信辉;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信辉;李建华 |
| 主分类号: | H05B6/02 | 分类号: | H05B6/02;H05B6/36;F24H3/00;F24H1/00;F22B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 立 |
| 地址: | 528211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流动 流体 电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对流动流体进行加热的高频电热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产生热风、热水或蒸汽的装置多采用煤炭、柴油、重油甚至木柴等为热源,通过上述燃料的燃烧对流动的液体、气体进行加热,产生热风、热水或蒸汽等。煤炭、柴油、重油、木柴等燃料在普通窑炉内的直接燃烧,热效率很低,而且污染严重。为了实现节能环保,有采用电热丝作加热元件的,这类装置的耗能也较大,通常每条电热丝的功率在6-10KW,有时总功率要达到150KW才能应用于烘干用的热风炉或其它用途的蒸汽炉等,而电热丝的热效率只有48%左右,而且容易损坏,需要频繁更换,不适合长时间连续加热的工作场合,也不适合热交换介质流动量大的工作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热效率高,无污染、能耗低、使用寿命长、能适应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加热流动流体的电热装置。
解决上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设有与高频电源输出端子连接的高频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频感应线圈围成的空腔内固定有与高频感应线圈相互电隔离的金属感应体。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感应体由若干并排排列、相互之间留有间隙的空心或实心的金属杆构成,金属杆的方向与高频感应线圈内的纵向轴线方向一致。
再进一步方案是:组成金属感应体的各金属杆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翅片。
又一方案是:高频电源的两高频输出端子分别与两相互大致平行的导电连接杆连接,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由若干单元感应线圈并联组合而成,各单元感应线圈顺着导电连接杆方向拉开一定距离纵向排列,其两端分别与两导电连接杆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高频电流流过高频感应线圈时,线圈内即会产生高频交变磁场,金属感应体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发热。此时即可将其作为流动流体的加热源,例如如果使空气流过本装置,即产生热风,如果将本装置置于水中就可对水进行加热产生热水或蒸气,而这些流动的流体又可对发热的金属感应体和感应线圈起到冷却作用,使其能保持长时间的连续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具有节能环保、热效率高、无污染、能耗低、加热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的优点,特别适合置于流动的流体中对其进行加热,由于流动的流体介质对金属感应体和感应线圈可不断起到冷却作用,所以使本装置能保持长时间连续加热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图1所示感应线圈3结构示意图
图3、图2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4、图1所示金属感应体4结构示意图
图5、组成金属感应体4的单个金属杆41结构示意图
图6、图5金属杆41的剖面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感应线圈3结构示意图
图8、图7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9、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热装置的烘干用热风炉结构示意图
图10、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热装置的蒸汽发生炉结构示意图
1-高频电源 2-输出端子 21-导电连接杆 3-高频感应线圈
31-单元感应线圈 4-金属感应体 41-金属杆 42-固定条 5-热风炉
51-出风口 52-进风口 6-鼓风机 7-蒸汽炉 71-进水口 72-出汽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例是用于烘干热风炉的电加热装置。
高频电源1采用佛山市南海樵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QHGP-80水冷型高频炉。该高频炉包括控制器、带水冷却装置的高频变压器和与变压器连接的高频输出端子,输入380伏电源,工作电源80安,可产生1400HZ的高频电流。
本例对上述市售高频炉作了一点改进:在两高频输出端子2与高频炉内高频变压器的连接导线外套有密封的冷却套管,该冷却套管内腔与炉体内高频变压器的冷却液腔连通,从而使高频变压器的冷却水可延伸到对这段导线也起到冷却作用。
参见图2-3,高频炉的两高频输出端子2分别与两相互平行的导电连接杆21连接,所述的高频感应线圈3由若干单元感应线圈31组合而成,各单元感应线圈设有数圈感应线圈,其两端分别与两平行的导电连接杆21电连接,使单元感应线圈跨接在两导电连接杆之间,并联构成高频感应线圈3,在由若干单元感应线圈内腔直线连通的的空腔内,固定有与感应线圈电隔离的金属感应体4。
通常各单元感应线圈31分别可设置3-5圈感应线圈,高频感应圈数的多少要与所采用高频炉内的变压器线圈数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信辉;李建华,未经梁信辉;李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84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式海水源热泵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伏组件幕墙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