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光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48318.9 | 申请日: | 2009-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183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骏;张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 地址: | 215217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关于一种导光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与混光效果有关的导光结构。
背景技术
导光结构是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关键零组件,其功能在于将自导光板周边发射的光线,均匀地传送到显示区域。为满足于显示区域产生均匀亮度的要求,导光板结构设计上常使用的方法包括修改导光板构型,例如常见的楔形导光板、或在导光板表面形成微结构等方法。例如,为改善入射光在导光板入光侧表面产生的反射现象,中华民国专利第I259888号(参照图1)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包含一光源11、一光学薄膜层12与一导光组件13,上述各组件材质的折射率依序为导光组件>光学薄膜层>空气。在该号专利在导光组件13入光侧的局部设置一光学薄膜层12来,用以减少光线反射,并增加导光组件13内部的光穿透率,以改善因反射导致入射光耗损的情形。不过该号专利所公开的技术,虽能减少光线反射,与增加导光组件内部的光穿透率,但因该光学薄膜层的折射率低于导光组件,导致光线进入导光组件时是产生聚光效果,不利于将该导光组件应用于显示器,因为于显示器装设导光板的目的在于使入射光能均匀分布为一面光源,如果聚光效应存在,将使该面光源会有暗带与亮带产生,不能达到利用导光组件提供一均匀面光源的目的。
设计面板显示器,可视区界限也是一项重要参数,让可视区界限能降低,代表可使屏幕边框狭窄化,可视区域增大,但上述技术会增加混光的距离。
因目前公知技术,在关于入射光在导光板内混光距离与效果的改善上,仍有上述尚待解决的问题存在,因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与入射光在导光板内混光距离与效果相关的导光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与入射光在导光板内混光距离与效果相关的导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包含曲面结构与高折射层的导光结构,用以影响入射光在导光板内混光距离与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包含曲面结构与高折射层的导光结构,减少入光面亮暗不均现象。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包含曲面结构与高折射层的导光结构,改善目视品位。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包含导光体的导光结构,以便利设置与保护该导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包含导光体的导光结构,改善屏幕可视区的亮暗不均现象。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包含导光体的导光结构,用以增加屏幕显示影像面积。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与混光效果有关的导光结构,用以使一光源的发射光产生混光效果,包含:一导光体,包含一入光侧与一出光侧,其中入光侧邻设于光源;一高折射层包含一入光侧与一出光侧,其中高折射层的入光侧邻设于导光体的出光侧,且高折射层的该入光侧表面包含一构型,用以控制该发射光进入高折射层的偏折角;以及一导光板包含一入光侧、一出光侧与一可视区界限空间范围,其中导光板的入光侧邻设于高折射层的出光侧,且具有上述偏折角的发射光于进入导光板后,上述发射光于可视区界限空间范围内产生混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与混光效果有关的光源装置,用以使一光源的发射光产生混光效果,包含:一光源,用以产生一发射光;一导光体,包含一入光侧与一出光侧,其中入光侧邻设于光源;一高折射层包含一入光侧与一出光侧,其中高折射层的入光侧邻设于导光体的出光侧,且高折射层的该入光侧表面包含一构型,用以控制该发射光进入高折射层的偏折角;以及一导光板包含一入光侧、一出光侧与一可视区界限空间范围,其中导光板的入光侧邻设于高折射层的出光侧,且具有上述偏折角的发射光于进入导光板后,上述发射光于可视区界限空间范围内产生混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另一导光结构。
图2显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结构剖面图。
图3显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导光结构剖面图。
图4显示另一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以下叙述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因此,除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外,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包含。
参阅图2,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结构截面图。导光结构100依序包含导光体103包含一入光侧与出光侧,其中导光体103光侧邻设于发光二极管104的发光面、一高折射层102邻设于该导光体103的出光侧、与一导光体101邻设于该高折射层102的出光侧,其中高折射层102的折射率高于导光板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83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电路、带该电路的LED照明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墨水囊灌装封口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