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封铅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42565.8 | 申请日: | 2009-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294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 发明(设计)人: | 徐欣;陈彦;张梁;姚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00 | 分类号: | H02G1/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 地址: | 21500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110kV及以上电缆附件现场安装过程中,对滴落铅液、废弃短头铅条的回收,或电缆封铅工艺操作训练过程中,对封铅融化回收再重新制作成可用铅条的电缆封铅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封铅技术是电力电缆工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110kV及以上电缆附件施工中的一项关键工艺,封铅质量的好差直接关系到电缆附件、电缆能否长期安全运行。为了保证电缆工高水平、熟练地掌握这门技术,必须要平时加强封铅的练习。
封铅训练的一个主要消耗性材料就是封铅条,价格昂贵,而每训练一次封铅,即需要消耗3公斤的铅条,如要达到熟练封铅的水平,保守估计至少要50次,大约需要150公斤,这是一笔昂贵的开支。
另外在110kV及以上电缆附件安装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铅液滴落,产生一些废弃短头铅条,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环保的电缆封铅回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缆封铅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废铅接收容器和一用于对废铅接收容器接收的废铅熔融后浇注成铅条再利用的铅条浇注模具,所述的接收容器具有敞开的容纳空间、位于容纳空间中心的用于将电缆插置在其中的插置槽,所述的铅条浇注模具包括多条相平行设置的浇注槽、与所述的各条浇注槽的一端相连通的溢流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废铅接收容器由两个同心的半圆扇形容器单元围成,通过采用两个同心的半圆扇形容器单元构成废铅接收容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回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安装简单,效果明显。
两个所述的半圆扇形容器单元相铰接连接,并经搭扣相扣牢。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另一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铅条浇注模具包括首尾相连接的侧板、与各侧板下端相密封连接的底板、相平行设置在底板上的挡板,相平行的两板之间形成所述的浇注槽。
所述的各侧板的高度大于挡板的高度,这样保证在浇注过程中,液铅不会从浇注槽中溢出。
所述的铅条浇注模具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接收液铅的溢流盒。
所述的废铅回收容器与所述的铅条浇注模具采用不锈钢铁皮制成,采用不锈钢铁皮来制作浇注模具和封铅接收装置,一方面不锈钢对于铅无黏附性,材料上比较适合,另一方面制作也比较简单,在功能上可以做得更加完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回收装置应用在现场时先通过废铅接收容器接收滴落的铅液,应用在电缆训练中时也是先通过废铅接收容器接收滴落的铅液及对封好的铅用煤气枪融化后回收,然后再利用一个坩锅将回收的铅以及其他铅废料融化,补充一些锡后将铅液浇注到铅条浇注模具中,从而形成铅条以再利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有利环保,能避免很大的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废铅接收容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废铅接收容器一个单元接收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废铅接收容器安装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铅条浇注模具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废铅接收容器;11、容纳空间;12、插置槽;13、半圆扇形容器单元;14、搭扣;
2、铅条浇注模具;21、浇注槽;22、溢流口;23、侧板;24、底板;25、挡板;26、溢流盒;4、封铅;5、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1至图3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废铅接收容器1,该容器中心具有将电缆5插设其中的插置槽12、位于插置槽12周边的用于接收废铅的容纳空间11,废铅接收容器1可由两个同心的半圆扇形容器单元13相铰接而成,且两个扇形容器单元13一侧通过铰链连在一起,另一侧通过搭扣14可活动连接,在使用的时候,将该废铅接收容器1的插置槽12直接套装在电缆外护套5上,环形容器的内径与电缆外护套的外径一致,保证在对封铅4操作以及对封铅4进行融化回收时,铅液不会滴落、流到外面,确保铅完全回收,不流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25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