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脏射频消融电刀笔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30253.5 | 申请日: | 2009-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428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姬尚义;张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姬尚义 |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明;孙 鑫 |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心脏 射频 消融 刀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脏射频消融电刀笔。
背景技术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人群中患病率约0.5-1.0%,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上升达10%。在世界范围内有近550万人患有房颤,每年有72万新发病例。房颤患者的平均年龄接近75岁,近70%的房颤患者年龄位于65岁至85岁之间,房颤的患者具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致需要更多的住院治疗和医疗费用。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心脏复律、药物治疗、植入装置和手术切断传导组织,通常根据患者的特殊症状、心律情况以及其它的医疗条件,选择具体的方案。心脏直流电复律治疗,对于减轻早期房颤患者的症状及恢复心脏功能效果明显。抗心律失常药用于维持复律后窦性心律。房室结消融同时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通过控制房颤时的快速不规则的心室律消除症状。此操作永久切断了颤动的心房和心室间的电连接,因此,需要一个起搏器提供心室刺激信号。这是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症状明显的患者却受到特别的限制,归咎于其损害的不可逆性,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植入,以及持续较高的中风危险性。
现有手术切断传导组织,包括冷冻法切断传导组织、打无水乙醇切断传导组织和导管消融手术。导管消融手术是使用经静脉导管以灼烧心房内的小片区域,破坏促成房性心动过速的心肌细胞。治疗房颤时,聚焦消融的方法常被采用,以融化掉异常电活动的起始点。线性消融造成的长线形的损伤可阻断与心房颤动相关的折返性电冲动。现在聚焦消融法使用的电刀笔由于其电刀头温度难以控制,往往是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心肌表面烧焦、烧穿、坏死,而内部未烧到,传导组织未切断。因此这类手术所造成的非治疗目的的副损伤,依然是对医生的一大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切断心脏传导组织又不会对心脏造成损伤的心脏射频消融电刀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心脏射频消融电刀笔,包括笔体和电刀头,电刀头通过电刀头套与笔体连接,所述笔体内设有空心胶管,所述空心胶管通至电刀头,所述电刀头上具有出水孔。
所述空心胶管一端可与输液瓶相连接。
所述笔体外设有一圈橡胶套。
所述笔体通过电线与接头连接,电线另一端与导电夹连接,所述导电夹位于电刀头套内侧。
所述电刀头与电刀头套间设有绝缘热缩套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心脏射频消融电刀笔,在手术使用时,空心胶管可通流动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可使电刀头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保证温度能均匀的深入心脏组织内,使心脏蛋白变性,破坏传导组织,在达到透壁的同时又不破坏其结构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心脏射频消融电刀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电刀头 2、绝缘热缩套管 3、电刀头套
4、橡胶套 5、导电夹 6、笔体
7、接头 8、电线 9、空心胶管
10、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心脏射频消融电刀笔,包括笔体6和电刀头1,电刀头1通过电刀头套3与笔体6连接。所述笔体6外设有一圈橡胶套4,笔体6内设有空心胶管9。所述空心胶管9通至电刀头1,所述电刀头1上具有出水孔10。笔体6通过电线8与接头7连接,电线8另一端与导电夹5连接,所述导电夹5位于电刀头套3内侧。电刀头1与电刀头套3间设有绝缘热缩套管2。
所述心脏射频消融电刀笔使用时通过接头7与射频机连接,根据射频机功率的大小,电刀头输出电压0-2500vp-p,空心胶管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通过电刀头的出水孔流至心肌消融处,生理盐水的流动速度可以根据手术需要而进行人为调节,生理盐水可使电刀头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保证温度能均匀的深入心脏组织内,使消融效果即达到心内膜,又通过心肌达到心外膜,使心脏蛋白变性,破坏传导组织,但不破坏心脏结构的完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姬尚义,未经姬尚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02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