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测体积和称重量电子秤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29081.X | 申请日: | 2009-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5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潘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诺威(江阴)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G19/00 | 分类号: | G01G19/00;G01B1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德文 |
| 地址: | 214400江苏省江阴市石***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积 重量 电子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测体积和称重量电子秤。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出现有各种各样的用于称重量或者测体积的电子秤,其大部分用于称重量或者测体积的秤是由置于地面的板体以及设置于板体上面的尺度表构成的。使用时,先将被秤或测物体放置于地板上,再利用尺度表将所述的被秤或测物体长宽高的数值,再利用所测的数值将所被秤或测物体的重量或体积计算出来。或者利用设置于板体上的秤杆将所被称的物体的重量称出来。由于在上述的测量或者秤的过程需要人工参与,从而导致因人为产生的误差而降低被测或称的数据值的准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因人为产生的误差而降低所被测或称的数据的准确度的可测体积和称重量电子秤。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可测体积和称重量的电子秤,其包括置于地面的秤台、活动连接于秤台上的侧板以及活动连接于秤台与侧板相交处的转轴,在秤台及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检测长、宽、高的复数组的检测装置,该复数组检测装置呈三维空间的方式排列,并分别连接到MCU控制单元。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检测装置包括光电检测条、设置于光电检测条上的检测驱动机构、设置于光电检测条外表面的光电检测元件以及设置于光电检测条内部的可上下移动的左右导轨。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检测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光电检测条上凸柄的螺杆、设置于螺杆与凸柄相交处的定位原点以及设置于螺杆末端上的驱动马达。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侧板可以是一个固定的部件,也可以由能够折叠的结构部件构成的。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光电检测元件是由传感器构成的。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光电检测元件与光电检测元件之间的间距分别相等,其间距的长度为d,驱动马达的行程为c,所述行程c等于所述的间距的1.3倍。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MCU控制单元能够通过USB连接到PC单元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因在秤台及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检测长宽高的复数组检测装置,所述的检测装置呈三维空间的方式排列,当被测或称的物体放置于秤台时,与检测装置相互连接的MCU控制单元驱动上下移动的左右导轨移动,使被测或称的物体的边缘与传感器上的边缘线位于同一水平或者垂直平面,再计算出以所述的边缘线为基准至另一相对边缘之间距离的数据值,将所述的数据值输送到PC单元内部计算出整个物体的体积或重量,避免因人为产生的误差而降低被测或称的数据值的准确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可测体积和称重量电子秤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可测体积和称重量电子秤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驱动马达侧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可测体积和称重量电子秤的结构原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下面结合具体一种可测体积和称重量电子秤,其包括秤台1、侧板2、设置于秤台1和侧板2上的检测装置10、与检测装置10相连接的MCU控制单元以及与MCU控制单元连接的电脑。
所述的秤台1是由平板体以及从平板体一侧延伸出一连接部构成的。所述的侧板2为平面板体构成的。
所述的检测装置10包括光电检测条3、设置于光电检测条3上的检测驱动机构、设置于光电检测条3外表面的光电检测元件4以及设置于光电检测条3内部的可上下移动的左右导轨5、51。所述的检测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光电检测条3上凸柄的螺杆6、设置于螺杆6与凸柄61相交处的定位原点9以及设置于螺杆6末端上的驱动马达7。所述的光电检测元件4是由传感器构成的。在所述的秤台1上还设置有MCU控制单元,该MCU控制单元上连接有PC单元。
所述的光电检测元件4与光电检测元件4之间的间距分别相等,其间距的长度为d,设置于光电检测条3上的驱动马达7的行程为c,所述行程c等于所述的间距的1.3倍,保证在光电检测装置10的方向上,全部被传感器检测区域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诺威(江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益诺威(江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90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