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屏蔽材料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29037.9 | 申请日: | 2009-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96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明;夏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万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7/02 | 分类号: | B32B7/02;B32B7/12;B32B27/12;B32B27/10;B32B15/14;B32B3/24;A41D31/02;A41D13/0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0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蔽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蔽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物性好的环保型电磁波屏蔽材料,还涉及一种屏蔽服装面料。
背景技术
导电布具有屏蔽电磁波的作用,但在非工业用途时,其住住不能直接使用,一方面是因为其物性不好,另一方面直接使用容易刮伤或磨损导电布,影响屏蔽效果。这里所说的物性,是指材料在透气、防水、抗刮、抗污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般在导电布表面涂布或贴合PVC,制成薄膜使用。然而,PVC层是不可降解的,PVC的大量使用,其结果是产生大量不可降解的工业或生活垃圾,不利于环保。为解决环保问题,也有采用织布代替PVC的,现有的屏蔽服装面料,多采用这种技术,但织布的物性不好,尤其是抗污性能差,频繁地漂洗织布,会降低导电布的屏蔽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物性好而且环保的电磁波屏蔽材料。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环保适用的屏蔽服装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屏蔽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包括导电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TPU膜和离型材料层,TPU膜和离型材料层通过二个胶粘层粘接于导电布的二面,TPU膜具有印刷层,印刷层设置于朝向导电布的一面;由外向内,各层的设置顺序为TPU膜、第一胶粘层、导电布、第二胶粘层、离型材料层。
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材料还包括中间层和第三胶粘层,由外向内,各层的设置顺序为TPU膜、第三胶粘层、中间层、第一胶粘层、导电布、第二胶粘层、离型材料层。
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是织布或无纺布。
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是纸或塑胶膜。
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粘层、第二胶粘层均为导电压敏胶材料。
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布是织布或无纺布镀银而成。
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布是金属网。
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材料层是离型纸或离型膜。离型材料层是保护胶粘层用,使用时,揭掉离型材料层,即可贴用。
一种屏蔽服装面料,包括导电布,其特征在于:导电布的表面贴合TPU膜,TPU膜具有印刷层,印刷层设置于朝向导电布的一面。因TPU的透气性好,又防水,用作服装不仅舒适,还容易清污,对于具有隐蔽需求的人群,或有电磁防护需求的人群尤其适用。
屏蔽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布的二面均贴合有TPU膜。双面贴膜的屏蔽服装面料,可以不用衬里,用于贴身服装的面料,如制作衬衣、袜子等。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屏蔽材料,TPU膜和离型材料层通过二个胶粘层粘接于导电布的二面,TPU膜具有印刷层,印刷层设置于朝向导电布的一面;因TPU具有良好的物性,又具有自降解的特性,本实用新型的屏蔽材料导电布与贴PVC技术相比,具有环保的优点,与导电布贴织布技术相比,具有物性好的优点,尤其是清洁容易,干燥快,更适合用于屏蔽服装面料。同时,在TPU膜朝向导电布的一面印制图案或底色,还具有抗磨擦和抗刮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屏蔽材料,参考图1,屏蔽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包括导电布104,还包括TPU膜102和离型材料层106,TPU膜101和离型材料层106通过二个胶粘层103(及105)粘接于导电布104的二面,TPU膜101具有印刷层102,印刷层102设置于朝向导电布104的一面;由外向内,各层的设置顺序为TPU膜101(含印刷层102,印刷层102附着在TPU膜101上,与TPU膜101成为一体)、第一胶粘层103、导电布104、第二胶粘层105、离型材料层10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粘层103、第二胶粘层105均为导电压敏胶材料,所述导电布104是无纺布镀银而成,所述离型材料层106是离型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万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万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90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后桥
- 下一篇:高压变频器功率单元输入缺相检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