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28291.7 | 申请日: | 2009-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1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周跃;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跃;罗刚 |
| 主分类号: | A61B17/72 | 分类号: | A61B17/72;A61B17/84;A61L31/1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3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加压 交锁髓内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主要运用于创伤骨科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如股骨干骨折、胫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等内固定物——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内固定系统,以及固定手术方式和术中所使用的装置、器械。
背景技术
四肢长骨干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的治疗方式分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主要指的是手法复位术,而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固定术以及髓内针固定术等,每一种治疗方式的目的都是尽快恢复骨折端的力线,以及对线和对位,争取骨折愈合,但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够十全十美,因此,选择手术的适应症就显得尤为重要。自1939年德国教授G.Kuntscher首次设计、使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以来,为不计其数的骨折患者带来了康复。交锁髓内针具有防止骨折旋转,维持骨的长度,有纵向加压作用,内固定牢固,稳定性高,不需外固定等,可早期进行髋、膝、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功能障碍;其次手术切口小,骨折复时不剥离骨膜,减少了骨折处残余血供的破坏,使骨折愈合快,降低感染率,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另外,骨折愈合后取内固定时,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赢得了外科界的瞩目,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其主要的缺点是不能对骨折断端愈合过程进行有效加压,缩短骨折断端间隙,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发生率较高,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交锁髓内针固定长骨骨折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可达6.8%-21.4%,有效实现骨折断端的加压,并且实现愈合过程中的微动,促进骨痂生长就成为交锁髓内针治疗长骨骨折的必须解决的难点和关键技术之一。
传统的四肢长骨骨折手术有手法复位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固定术以及髓内针固定术等,此处就普通交锁髓内针进行简述。第1代髓内针以G.Kuntscher教授设计的不锈钢三叶草结构髓内针为代表,由于不能锁定、抗旋转能力差,稳定性依靠骨折断端相互嵌入、且操作比较困能、加上髓内针制造工艺粗糙,使用范围极其有限而淘汰。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交锁髓内针属于第2代产品。其特点是具有锁定功能,由髓内针、骨和锁定螺钉连成一体,提供骨折固定的稳定性,适用于粉碎性骨干骨折治疗。
传统的普通交锁髓内针固定系统在使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能引起骨折畸形愈合或骨不连等。Joshi等随访56例交锁髓内针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近2年,6例发生延迟愈合,6例感染性骨不连,2例主钉断裂,8例锁钉断裂,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率为21.4%。这里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原因除了感染控制不理想、软组织嵌入、以及手术操作技巧不到位等问题外,更为重要的是,普通髓内针无法实现骨折断端加压,使得骨折断端分离,影响骨折愈合。即使能够实现骨折端加压,也必须通过手术方式,取出螺钉实现活动加压,加重患者疼痛和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将在原有普通交锁髓内针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材料学技术,将生物人工骨与传统交锁髓内针科学结合起来,在交锁髓内针近端锁钉处加入可吸收生物人工骨材料和预压弹簧,利用生物人工骨的逐渐吸收,使得预压弹簧伸展,实施对近端锁钉的加压,并通过力学传导,将压力传导到骨折端,实现骨折端的加压微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骨科治疗的自动加压交锁髓内针,其包括有主针(1)、加压弹簧(4)、加压螺杆(5)、交锁孔(6)和交锁钉(3);所述主针(1)具有根据四肢长骨、股骨干骨、胫骨干骨或肱骨干骨的生理角度决定的弯曲角度,中心有通孔;所述主针(1)远端径向开有两个交锁孔(6),由两颗交锁钉分别径向穿过与骨折远端固定;所述主针(1)的近端开有径向贯通的外加压槽孔(8),主针(1)的近端头部为螺纹孔(9);所述外加压槽孔(8)中横向穿过有外加压交锁钉(3),加压弹簧(4)从主针(1)的近端装入主针(1)内,压在交锁钉(3)上,加压螺杆(5)由主针(1)的近端头部螺纹孔旋入,压在加压弹簧(4)上;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是,在所述外加压槽孔(8)中设置生物人工骨材料(2),生物人工骨材料(2)位于交锁钉(3)的下表面和外加压槽孔(8)下端位置处在通孔壁上形成的内凸环(7)之间,所述生物人工骨材料(2)的长度与骨折端的所需的加压微动量相当,通常长度为2-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跃;罗刚,未经周跃;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82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控制的脉冲呼应式有线防盗报警器
- 下一篇:垃圾焚烧炉回风助燃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