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式微孔化弧形发动机消声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26941.4 | 申请日: | 2009-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188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全冠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06 | 分类号: | F01N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7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式微 弧形 发动机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以消音方法为特点的发动机消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道式微孔化弧形发动机消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通行的的汽油发动机消音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前隔板2、后隔板3、前腔4、中间腔5、后腔6、进气管7、通气孔8、通气管9、U形出气管10。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和产生的噪音首先由进气管7进入中间腔5,由中间腔5经通气孔8进入前腔4,由前腔4经通气管9进入后腔6,最后由U形出气管10排出。主要利用管道通气截面的三次突然扩张,增加流程距离及多次折返声波方向,减缓气流,可以达到一定的降低噪音的效果。但存在用料多,结构复杂,制造工序多,成本高,消声效果较差,气流多次折返造成背压较大影响功率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消声效果较好的管道式微孔化弧形发动机消声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式微孔化弧形发动机消声器:包括有前腔、后腔,隔板,经过弯管法兰连接的进气管,出气管,隔板上为数个通气管,上述管道的管道壁气体进出部分均匀分布微孔,可以对发动机所排出的废气和噪音进行四次衰减,气流突然被压缩分成许多细流,后又突然膨胀,如此多次突变,噪音被大大衰减。经测试其消音效果比现有技术较好,还存在耗费材料较少,结构简单,工序少的优点,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在减低噪音的过程中,给气流的方向除弯管外没有改变,阻力较小,背压无明显增强,对发动机功率影响较小,降低了油耗。
进一步,消声器与发动机的为弯管法兰连接。弯管可以起到减缓气流降低噪音的作用,相比现有技术数次180度的对气流的折返,形成的背压较小。
进一步,壳体底面呈弧形向外突出,对比现有技术,以较少材料形成了较大空间,内腔空间的增大能使抗性消声效果增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廉,制造工序较少,工艺简单,消音效果较好,且不影响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中消声器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壳体 2.前隔板 3.后隔板
4.前腔 5.中腔 6.后腔
7.进气管 8.通气孔 9.通气管
10.U形出气管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中:
11.壳体 12.弧形隔板 13.前腔
14.后腔 15.法兰连接弯管 16.进气管
17.通气管 18.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式微孔化弧形发动机消声器,包括底面向外呈弧形突出的封闭的圆筒形壳体11,该壳体11内腔中固接有弧形隔板12,把内腔分割为前腔13和后腔14;进气管16穿过并固接于该壳体11伸入到壳体前腔13,进气管16在壳体11外的部分与发动机排出废气的弯管法兰连接15相接;五个通气管17穿过并固定于弧形隔板上,连通前腔13和后腔14,出气管18穿过并固接于该壳体11伸入到壳体后腔14;进气管16前腔部,通气管17前腔部及后腔部,出气管18后腔部其端面封口,管壁上均匀分布多个微孔,微孔的内径为2毫米。
使用时,气流和声波首先在弯管法兰连接15处进行一次改变声波方向的抗性衰减,而后通过进气管16上的微孔孔化衰减进入前腔,经通气管17上的微孔由前腔13进入后腔14,并进行第二次孔化衰减,最后由出气管18上的微孔排出,并进行第三次孔化衰减。对声波总共进行四次衰减,降噪效果好,且不对功率产生抵销作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次检测,达到了消音控制器的工业级标准15/20分贝。在同一台汽油发电机组上,用图1所示的消音器,经过测试消音降噪为76-78分贝,而本实用新型消音降噪为73-75分贝。
测量工具:
1.噪声现场测试仪:AR824型30/130分贝
2.温度传感器:WZPK-103L=300mm Pt100
3.数字式温度显示仪:XMZ-102 Pt100 0-600℃
4.智能压力变送器:HYT-3151GP5E22M4B3Fa 0~100KPa
5.智能压力显示仪:XMZ-104 0-100KPa
6.数字式万用表:DP9501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全冠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全冠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69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浪式多极磁化裂解节油器
- 下一篇:一种安装在汽车车库门框上的门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