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剪切梁结构称重传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17270.5 | 申请日: | 2009-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945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罗绪荆;邓林祯;孙亮;潘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绪荆 |
| 主分类号: | G01G3/12 | 分类号: | G01G3/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从友 |
| 地址: | 313216浙江省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切 结构 称重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双剪切梁结构称重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双剪切梁式称重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衡、轨道衡等各类电子称重设备。现有双剪切梁式传感器采用的是双端固支梁结构,由于这种结构要求传感器的边界刚度大,因此使得传感器结构比较复杂,外形也大。这种传感器安装在称体上也使得称体比较高大,不适应电子称重设备的小型化和集约化。
为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0820028739.3)公开了一种双剪梁式称重传感器,包括有底座、连接于底座上的弹性体、贴附在弹性体上的应变计、位于弹性体上端的钢球和放置在钢球上的承压头,所述弹性体通过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两根圆柱作为支撑,弹性体通过螺栓及弹簧垫圈与底座连接,所述圆柱的轴线与弹性体的宽度方向平行。上述的结构增加了两根圆柱作为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的难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结构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剪切梁结构称重传感器,其具有外形小、重量轻、性能好、结构简单、实施方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剪切梁结构称重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底座和弹性体,底座和弹性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螺栓孔,弹性体通过穿设在螺栓孔内的螺栓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底座的上表面或弹性体的下表面的两侧按中轴对称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增压凸条,所述的增压凸条分别与弹性体的宽度方向相平行;并且,所述的增压凸条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或弹性体的下表面,或者是直接和底座或弹性体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的增压凸条总数为两条,分别设置在两侧螺栓孔的中部位置。或者,所述的增压凸条总数为两条,分别设置在两侧螺栓孔的一边。或者,所述的增压凸条总数为四条,两条为一对,一对增压凸条分别设置在一侧螺栓孔的两边。
作为优选,上述的增压凸条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者,上述的增压凸条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或者,上述的增压凸条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作为优选,上述的弹性体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凸台,凸台与底座的上表面形成有空隙。上述的结构可以作为过载保护。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增设了两条相互平行的增压凸条,其作用是当螺栓紧固时增加弹性体和底座的接触压强,保证了传感器受力点位置精确,提高了测量的精度。本实用新型具有外形小、重量轻、性能好、结构简单、实施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增压凸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增压凸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增压凸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本实用新型施例1底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本实用新型施例1底座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本实用新型施例1底座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剪切梁结构称重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底座1、弹性体2、应变计6、钢球4和承压头5,底座1和弹性体2的两侧分别设有螺栓孔7,弹性体2通过穿设在螺栓孔7内的螺栓3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应变计6贴附在弹性体2上,钢球4设置于弹性体2的上端,承压头5放置在钢球4上。如图3、图6所示,在底座1的上表面螺栓孔7所在的位置形成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增压凸条8,两条增压凸条8分别设置在两侧螺栓孔7表面的中部位置,两条增压凸条8分别与弹性体2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如图7所示,上述的增压凸条8也可以设置在两侧螺栓孔7的一边。或者,如图8所示,上述的增压凸条8总数可以为四条,两条为一对,一对增压凸条8分别设置在一侧螺栓孔7的两边。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弹性体2的下表面螺栓孔7所在的位置形成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增压凸条8,如图4所示,增压凸条8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并在弹性体2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凸台9,凸台9与底座1的上表面形成有空隙10。
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特征如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增压凸条8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特征如实施例1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绪荆,未经罗绪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72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