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端子采用正面方式安装的自动转换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98306.X | 申请日: | 2009-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5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苏静;陈红群;吕敏强;侯冬升;戴俊峰;熊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9/02 | 分类号: | H01H9/02;H01H1/58;H02J9/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华苑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子 采用 正面 方式 安装 自动 转换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端子采用正面方式安装的自动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自动转换开关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终端电器,主要用于接通或分断主、备回路电源,以确保电力安全和生产的连续性。图1为一种从背面观察时已有技术的自动转换开关外部局部结构立体图。如图1所示,这种已有技术的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底板1;安装在底板1的前端面上,从而与底板1一起构成产品外部结构的壳体2;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用于产品采样和控制回路所需的配线线路、用于检测电源及判断转换的控制器和为外部操作提供动力的执行机构;以及多个安装在底板1的前端面边缘部位,为用户接线提供接口的端子3。但是,这种已有技术的自动转换开关存在下列问题:因考虑到美观性及正面无法安装等原因,目前主要是采用螺钉4贯穿底板1的方式将端子3固定在底板1上,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自动转换开关需要固定在柜体中,当所有线缆固定好之后,如果使用一段时间后端子3出现故障而需要更换的话,维修人员需要将自动转换开关整体从柜体中拆卸下来,因此费时费力。另外,当在生产线上需要将端子3组装在底板1的前端面上时,操作人员需将整个产品翻转过来进行操作,安装好螺钉4之后又需要将整个产品再翻转过来,这样就会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大,而且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及维修的端子采用正面方式安装的自动转换开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采用正面方式安装的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的前端面上,从而与底板一起构成产品外部结构的壳体;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用于产品采样和控制回路所需的配线线路、用于检测电源及判断转换的控制器和为外部操作提供动力的执行机构;以及多个安装在底板的前端面边缘部位,为用户接线提供接口的端子;所述的端子上安装于底板前端面的固定板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用于贯穿螺钉的螺孔,而端子本体上正面面对螺孔的部位则相应形成有至少两个开孔。
所述的开孔为从端子本体的顶部向下凹陷而形成的半圆形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转换开关是采用正面方式将端子安装在底板上,这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端子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只需从正面将螺钉拧开而拆卸下端子并进行更换即可,而无需像已有技术一样需要将自动转换开关整体从柜体中拆卸下来,因此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另外,在生产线上组装端子时,操作人员只需从正面安装端子即可,而无需将整个产品反复翻转,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从背面观察时已有技术的自动转换开关外部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采用正面方式安装的自动转换开关外部局部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采用正面方式安装的自动转换开关进行详细说明。与已有技术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号,并省略对其进行的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子采用正面方式安装的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底板1;安装在底板1的前端面上,从而与底板1一起构成产品外部结构的壳体2;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用于产品采样和控制回路所需的配线线路、用于检测电源及判断转换的控制器和为外部操作提供动力的执行机构;以及多个安装在底板1的前端面边缘部位,为用户接线提供接口的端子5;所述的端子5上安装于底板1前端面的固定板6上形成有至少两个用于贯穿螺钉4的螺孔7,而端子本体8上正面面对螺孔7的部位则相应形成有至少两个开孔9。
所述的开孔9为从端子本体8的顶部向下凹陷而形成的半圆形孔。
当需要在生产线上将端子5组装在底板1上,操作人员首先将端子5放置在底板1前端面边缘部位的适宜处,然后在每个螺孔7中放入一颗螺钉4,之后将诸如螺丝刀等紧固工具贯穿开孔9并将螺钉4的前端拧入底板1中,这时就可将端子5固定在底板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83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电动自行车电池组中电芯的组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抽拉式硬盘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