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桩在地面下的桩顶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96068.9 | 申请日: | 2009-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627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超;崔凤祥;刘太元;崔凤领;李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建城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 地址: | 300301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地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工程中作基础的预制桩,特别是预制桩的桩顶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桩是一种常用桩型,主要用作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抗压、抗拔或抗水平力。相关规范的构造要求中规定,预制桩中的受力主钢筋需与上部结构有一定的锚固长度,一般要求为35d,d为受力主钢筋的直径,受力主钢筋不允许同水平面焊接,常规做法需加长制作保护预制桩保护桩头,常规作法存在如下缺陷:
如制作时将锚固钢筋高出混凝土,则常规施工送桩器无法施工,减少送桩器截面则易损坏桩头,甩筋高出设计高程,给施工工艺带来麻烦,同时也为安全操作带来隐患。
按国家规范规定,建筑物桩承载力需进行静荷载试验,在预制桩桩身做抗压和抗拔承载力检测试验过程中,如甩筋高出设计高程,也给试验带来了很多不便。
所以为保护锚固钢筋,制作时工程通用的方式是在预制桩的设计高程基础上加长制作超过钢筋锚固长度的保护桩头,待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时,再把多余的混凝土剔除后清理出甩筋锚入基础混凝土。当工程量较大时,制作保护桩头的工作量和剔除桩头的工作量很大,高出设计高程的部分需破除并当作建筑垃圾运出,材料浪费较大且占用较多的设备、人工,造成工期延误。
所以,有必要针对如上问题从预制桩的桩顶结构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常规作法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预制桩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桩桩顶结构,减少预制桩保护桩头制作、破除和运输的工作量,达到提高功效、避免浪费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制桩在地面下的桩顶结构,所述预制桩包括有预制桩桩身,其中:在所述桩身1的顶上设有预留钢筋锚固长度的甩筋3,所述甩筋为竖直形状;或在所述桩身顶部设有与桩身连接的预制桩头2′,在所述预制桩头内设有甩筋6或甩筋7。
所述甩筋6弯曲为与所述预制桩竖直方向呈直角的两折弯形状;所述甩筋7弯曲为与所述预制桩竖直方向呈锐角的一折弯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达到解决预制桩保护桩头制作和破除工作量较人的缺陷,在制作过程中通过锚固钢筋的弯曲和变形,减少制作工程保护桩头的工作量,减少开槽后的破除桩头和外运破除建筑垃圾的工作量,可以使预制桩保护桩头制作和破除工作量减少5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预制方桩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在常规预制桩上预留出的锚固钢筋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锚固钢筋两折段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锚固钢筋一折段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预制方桩桩身 2,2′、预制桩头 3,6,7、甩筋
4、送桩器 5、桩周土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在地面下的桩顶结构加以说明。图1中的桩周土5图示在其他附图中省略。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的桩顶结构是:所述预制桩包括有预制桩桩身,在所述桩身1的顶上设有预留钢筋锚固长度的甩筋3,所述甩筋3为竖直形状;也可以是在所述桩身顶部设有与桩身连接的预制桩头2′,在所述预制桩头内设有甩筋6或甩筋7。
所述甩筋6弯曲为与所述预制桩竖直方向呈直角的两折弯形状;所述甩筋7弯曲为与所述预制桩竖直方向呈锐角的一折弯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在地面下的桩顶结构是这样实现的:
如图1所示,一般常用预制桩,不论是方桩或圆桩,其预制桩桩身1的桩头需预留500~800mm甩筋及预制桩头2,此部分不计入有效预制方或圆桩的桩长内;
本实用新型在地面下的桩顶结构的预制桩如图2、3、4所示,如图2所示,在所述桩身1的顶上设有预留钢筋锚固长度竖直形状的甩筋3,待开槽时将甩筋3露出用于连接基础。为了减少预制桩头的长度,减少浪费,如图3、4所示,将预留锚固筋提前折弯,图3为预留出锚固钢筋长度的甩筋6为两段折弯,图4为预留出锚固钢筋长度的甩筋7为一折弯,采用送桩器4即可以把预制桩送至设计高程,这样使得与桩身顶部连接的预制桩头2′高度可缩短到150~250mm,预制桩头2′的制作可以节省50%以上的工作量,包括原材料和工时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建城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建城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60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建筑垃圾发泡成型的轻体保温隔热墙材
- 下一篇:密集架滑轨连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