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球体表面缺陷检测的小球自动分布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58528.9 | 申请日: | 2009-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482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全燕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8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卫东 |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球体 表面 缺陷 检测 小球 自动 分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体表面缺陷自动检测,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球体表面缺陷检测的小球自动分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轴承滚珠生产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工目检法对球体表面质量进行检测,即人手拨动平铲中的球体并在散光灯下用眼睛(或借助于低倍放大镜)观察其表面,发现缺陷钢球后由人工挑剔出来。人的眼睛在灯光下观察极易疲劳,特别是抛光钢球表面高反光刺激眼睛,同时操作者用手工拨动的方法也无法保证球体的整个表面完全被观察到。
专利号为ZL 200310109912.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球表面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利用一个旋转的圆盘为进给盘,其上靠外圆均匀分布一圈通孔,被测钢球由进料机构逐个送入进给转盘上的第一孔中,其下方有展开托盘托住被测钢球,进给转盘及其孔中的被测钢球浸在煤油中,进给转盘按节奏转动,展开托盘作偏心旋转而带动钢球在孔内转动,正上方的CCD相机采集几个相邻孔中的被测钢球面的信息,由计算机识别钢球的表面放大图像并判别钢球表面质量,将不合格钢球手动控制送入废料仓。该发明检测装置对钢球逐个上料,一次只能进一个钢球,因此该发明的检测效率受限制,不适合检测小型钢球(如直径3mm以下);而且需要用煤油为工作介质,对钢球自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损,以及产生对钢球表面进行清洗的后续程序,需经常更换煤油介质,增加流程步骤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小球成批自动分布和上料方法,以满足相机成批摄取球面图像、成批识别小球表面缺陷的用于球体表面缺陷检测的小球自动分布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球体表面缺陷检测的小球自动分布装置,包括料斗、栅栏、料道、隔料板、隔料板运动控制装置、PLC、计算机信和上料板;料斗底部通过栅栏与料道连接,料道中设有多个通孔形成的阵列,每一通孔的直径大于被检测小球的直径,使小球顺利通过;料道通过隔料板与上料板连接,隔料板和上料板上都设有与料道中的通孔阵列相应的通孔;隔料板活动连接在料道与上料板之间,能接通或断开料道与上料板的阵列通孔连接;隔料板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与PLC连接,PLC与计算机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直接控制装置和间接控制装置;直接控制装置中动力通过推拉杆带动隔料板往复运动;间接控制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隔料杆,隔料杆嵌入隔料板并作水平小幅度往复运动;隔料杆对应隔料板各通孔位置布置有上下两排错开的径向针齿,当下排针齿位于隔料板的通孔面积内,料道中的一层小球可落入隔料板中;当上排针齿位于隔料板的通孔面积内,可挡住料道中的小球不下落而释放隔料板中的小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球体自动成批阵列排布,使整个阵列中的球面能同时成像和被识别,相对于现有技术钢球单个进料成像检测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批次检测效率高,并能适宜检测小球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小球自动分布装置示意图。
图2a是隔料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隔料杆的运动位置示意图;
图2c是图2b中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表述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85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体电阻检测夹具
- 下一篇:一种可调整引晶时限的渗透压测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