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塑胶软管的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55998.X | 申请日: | 2009-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6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贤林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B21/055 | 分类号: | A63B21/055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塑胶 软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器材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塑胶软管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健康丰富的体育运动自然成了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臂力运动就是一种人们常见常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用于臂力运动的常见器材为拉力器,或者叫做臂力器。现有的拉力器主要由把手和拉力弹簧组成,其不足之处在于弹簧重量较大,操作不便;另外,弹簧在伸缩过程中容易夹伤人,存在安全隐患。为克服弹簧拉力器之不足,现在市场上大量推出了弹性塑胶软管拉力器,即用弹性塑胶软管替代弹簧作为拉力器的弹性部件,这种弹性塑胶软管拉力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弹簧拉力器的不足,但其自身还是存在一定缺陷,就是弹性塑胶软管两端往往连接不牢固,通常的做法是用金属片将塑胶软管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但是,在人们使用弹性塑胶软管拉力器进行运动时,弹性塑胶软管两端因牢固度不够常常有脱落的情况发生;随着人们对弹性塑胶软管拉力器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用弹珠连接塑胶软管的方法产生了,即在塑胶软管一端内放入大于塑胶软管直径的弹珠,然后将另一端包于装有弹珠的一端外,这样大大增加了塑胶软管的连接牢固度,但现在向塑胶软管一端装入弹珠以及塑胶软管另一端包于装有弹珠端外等工作均是采用人工手工方法来完成,工作效率十分低下,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有效实现塑胶软管两端弹珠连接的自动化、流程化的一种连接塑胶软管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连接塑胶软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一个塑胶软管弹珠安装装置和一个塑胶软管套管装置;
所述的塑胶软管弹珠安装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固定设于第一支架上的料管和第一气缸,固定设于料管上的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下部的出料管与料管内的管孔连通;料管内的管孔一端与第一气缸输出轴位置对应,料管内的管孔另一端管口外固定设有两个弹片;
所述塑胶软管套管装置包括第二支架,固定设于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气缸,活动设于第二支架上的下模,在下模上方设有上模,上模的位置与下模的位置对应;所述下模一端与第二气缸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模与上模动力装置固定连接;还包括固定设于第二支架上的支撑竖板,支撑竖板上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位置与上模与下模合模后的位置相对应,中心孔处设有至少两个拉片,所述拉片分别与其对应的拉片动力装置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管孔内与出料管相对应位置外设有活动楷。
其中所述下模通过滑板活动设于第二支架上。
其中所述拉片有四个。
其中所述上模动力装置为气缸。
其中所述拉片动力装置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它包括一个塑胶软管弹珠安装装置和一个塑胶软管套管装置,其有效地实现了塑胶软管两端弹珠连接完全自动化流程化生产作业,较人工连接而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塑胶软管弹珠安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塑胶软管套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塑胶软管套管装置另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加料装置,2-弹珠,3-第一气缸输出轴,4-气缸,5-料管,6-弹片,7-塑胶软管,8-第一支架,9-出料管,10-管孔,11-活动楷,12-上模,13-上模动力装置,14-支撑竖板,15-拉片动力装置,16-拉片,17-电控装置,18-第二支架,19-塑胶软管弹珠安装端,20-第二气缸,21-第二气缸输出轴,22-滑板,23-中心孔,24-下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塑胶软管的系统,它包括一个塑胶软管弹珠安装装置和一个塑胶软管套管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贤林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贤林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59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跑步机的升压电路
- 下一篇:空心硬胶囊制造用沾胶槽胶液混合及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