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动轴出露端油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40086.5 | 申请日: | 2009-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735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正心 |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F16H57/02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静巧 |
| 地址: | 223002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 轴出露端油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的部件,具体地说是转动轴出露端油封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机械转轴部件转动时的磨擦力,以保持其运转平稳,许多转动轴在与其它机械部件接合处都灌注有润滑油,相应设置有油封,以避免润滑油的外泄漏,造成机械部件的损伤和对操作环境的污染。目前设置在转动轴出露端的油封是橡胶材质的圈体,一般再通过收紧弹簧将圈体的内圆收紧,贴在转动轴上。这种油封刚开始安放时,封油效果还较好,但时间稍长,橡胶圈体受到油液的浸泡,则会产生膨胀变形,其所产生的往往是非整体性膨胀,是一种偏心的不均衡形变,油封的中心偏离和起翘,导致沿转动轴部位润滑油的外泄漏,因而必须停机,卸下联轴器更换新油封,这不仅是维修麻烦,还得停机影响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种转动轴出露端油封装置,该装置是对现有油封结构进行了改进,以达到转动轴出露端无润滑油泄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油封装置,与转动轴、转动轴所在箱体或端盖接合,主要由密封环和“O”型密封圈组成。密封环套在转动轴上,密封环的内环面上开设有内环形槽,密封环的外环面上开设有外环形槽或不设有外环形槽;“O”型密封圈相嵌于内、外环形槽内。所述的内环形槽或外环形槽可开设多条,如开设有1-5条。所述的密封环的外环与转动轴箱体接合处,箱体内壁开设有嵌入槽,密封环设有外环形槽的外环圈体卡于其中;所述的密封环的外环面与端盖接合处,密封环的外环面不开槽,直接与端盖接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刚柔并济的油封装置,刚性的密封环具有很好的定位作用,而相嵌在密封环环形槽内的“O”型密封圈又能以柔克刚,它油浸后发生膨胀,其变形也是均衡的,属于同心、同量的局限于环形槽内的膨胀,因而其形变不会导致漏油。
(二)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机械设备转动轴处、因漏油问题而进行的较频繁的停产维修,且清洁了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油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转动轴及箱体内壁接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转动轴及端盖接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现有技术的油封1设置在转动轴2与端盖3之间,封油内与转动轴接合处设置有收紧弹簧4。
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密封环5,其与转动轴2接合处的内环面上设置有内环形槽51,在与箱体内壁接合处的外环面上设置有外环形槽52,箱体6内壁上设置有嵌入槽61,密封环外环部份相嵌其中,“O”型密封圈7相嵌于内,外环形凹槽之中,并与转动轴、箱体6内壁面相贴合。
如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油封装置位于转动轴和端盖之间时,密封环的外环面不设凹槽,可将端盖的内圆面设置有内环形槽,端盖再与箱体以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对转动轴处润滑油良好的防渗漏效果,已通过在蜗轮蜗杆减速机蜗杆轴出露端经较长时间的试验使用获得证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正心,未经李正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00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湍沸复合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
- 下一篇:一种便捷式搓衣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