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58683.X | 申请日: | 2009-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8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钟兆军;李昶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金宝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深***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耳机,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耳挂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无不朝向轻巧迷你化之趋势发展,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使用迷你化的电子产品,如收音机或随身听等。此外,由于个人数字产品的日渐普及,例如常见的MP3随身听、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或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等,更是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不论是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消费者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息,耳机已成为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机亦提供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能清楚的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不像在空气中传输声音会造成不清晰的情况,且特别是在消费者移动期间,例如在运动、开车、激烈活动或吵杂的环境下亦不会受到影响。
耳机分为耳塞式耳机、耳挂式耳机以及耳罩式耳机等多种款式。以耳挂式耳机而言,其通常包含用以附挂于使用者耳朵的耳挂以及配置于耳挂并用以置于使用者耳孔的扬声器,其中耳挂及扬声器为相互固设而使其相对位置或角度无法被调整。不同使用者的耳朵的形状大小皆不同,因此在使用耳挂式耳机时可能会产生扬声器无法完全固定于耳孔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其扬声器可相对耳挂转动。
本发明提出一种耳机,包括耳挂、连接件、转轴及扬声器。连接件固接于耳挂。转轴枢接于连接件。扬声器固接于转轴,其中转轴相对连接件转动而带动扬声器相对耳挂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转轴具有第一通孔,连接件具有第二通孔,且耳机的内部导线依序通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沿轴线延伸,且连接件包括第一固接部及第一枢接部。第一固接部固接于耳挂,其中第二通孔位于第一固接部。第一枢接部连接于第一固接部,其中转轴沿轴线枢接于第一枢接部,而使第一通孔连接于第二通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耳机更包括固定板,固定于耳挂且具有卡槽,其中连接件卡设于卡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耳挂位于连接件及固定板之间并具有开口,且连接件穿过开口而卡设于卡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扬声器包括固定片、壳体及扬声器主体。固定片固定于转轴。壳体固定于固定片且覆盖固定片、转轴及连接件。扬声器主体配置于壳体,其中转轴借由固定片带动壳体及扬声器主体相对耳挂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片具有开槽,且转轴包括第二枢接部及第二固接部。第二枢接部枢接于连接件。第二固接部连接于第二枢接部且嵌设于开槽,其中第二固接部具有环状凸肋,且固定片承靠环状凸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固接部具有环状卡沟,且扬声器更包括套环,卡设于环状卡沟且将固定片压置于环状凸肋。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连接件固接于耳挂,且转轴固接于扬声器并枢接于连接件,而使转轴相对连接件的转动可带动扬声器相对耳挂转动。借此,使用者可使扬声器相对于耳挂旋转,以将扬声器调整至适于置于耳孔的角度。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耳机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耳机的部分构件立体图。
图3为图1的耳机的局部立体图。
图4为图1的耳机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图1的耳机的部分构件爆炸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耳机
110:耳挂
112:开口
120:连接件
120a:第二通孔
122:第一固接部
124:第一枢接部
130:转轴
130a:第一通孔
132:第二枢接部
134:第二固接部
134a:环状凸肋
134b:环状卡沟
140:扬声器
142:固定片
142a:开槽
144:壳体
146:扬声器主体
148:套环
150:固定板
152:卡槽
A: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金宝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金宝电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86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车
- 下一篇:手动停车制动器的无线张力调节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