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暴雨径流的深度处理组合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36635.0 | 申请日: | 2009-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6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威;宋凯宇;郝芳华;王玮;张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28;C02F1/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暴雨径流 深度 处理 组合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暴雨径流的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城市暴雨径流深度处理以及淡水资源回收利用的组合工艺。属于环境工程和废水处理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水资源的匮乏和水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产生了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使得不透水地面增加,城市的暴雨径流产生的洪涝灾害不可忽视。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地表大部分为不透水面,降雨尤其是暴雨落到地面后迅速形成径流,冲刷并挟带地表污染物形成暴雨径流污染。城市降雨径流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有毒物质、油脂类物质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随径流进人江河湖泊,造成了水体污染,据统计,城市中受纳水体中BOD年负荷的40%-80%一来自雨洪产生的径流(即面污染)。此外,城市的淡水资源匿乏,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供水水源。我国人均谁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雨水资源作为轻度污染的水源,可以经过初步处理可用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因而增加城市水资源的可利用量,避免其灾害,是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有效措施,城市雨水的处理利用是一种开源节流综合性技术,而且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雨水的回收利用也是国内外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城市雨水回用技术多数是将雨水就地回收,经过简单过滤处理,作为中水使用,一般用于卫生间用水和小区绿化用水。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几十项雨水资源化的工艺专利,这些工艺大多是对雨水进行简单过滤和生物处理,处理后的雨水小区绿化使用,具有适应范围广、成本较低的优点。例如申请号为200510025927.1,名称为一种雨水回收系统,公开号为CN1865609的发明专利,它由集水槽、过滤器、排水管和过滤水排出口构成,在集水槽的排出口的下方设置有对应的过滤器,通过过滤器将雨水中的树叶等杂质分离出来,然后直接回收利用,装置成本低,使用方便。又如申请号为200510026072.4,名称为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公开号为CN1865611的发明专利,它由中部直径大、两端部直径小的管状体构成,所述的下端部的内壁与中部的内壁之间通过一个向内突出的截水台连接,在所述的截水台处设置有一个过滤水排出口。它采用简单的雨水过滤装置将雨水中的树叶等杂质分离出来,实现了雨水的一次过滤,保证了雨水的清洁。然而仅仅采用过滤的方法只能出去雨水中较大的杂物如枯枝落叶等,对于雨水中的SS、BOD、重金属等不能去除,尤其在污染比较重的城市,简单的过滤处理显然不能满足使用水质的要求。此外,也有一些发明专利根据城市雨水的水质特点,对其进行选择性处理,降低处理成本。例如申请号为200310116293.1,名称为直接利用屋面雨水供生活用的方法及装置,公开号为CN1544766的发明专利,它先把刚下雨时形成的含杂质较多的雨水排放掉,然后把较纯净的雨水流入水箱储存,作为绿地用水和冲厕用水,具有低成本的优点。从理论上来讲,对雨水进行分类处理可以降低处理的成本,但实际上,很难判断一场降雨在哪个时刻水质开始变好,因此,实际操作意义有限。
利用沉淀池进行雨水处理也是雨水回用的一个方向。例如申请号为200510026466.X,名称为一种台阶式雨水净化器,公开号为CN1872720的发明专利,它通过阶梯式的沉降槽将雨水比重大于水和小于水的杂物分别逐步去除,保证清洁的雨水流入储水容器中,具有去除污染物较为彻底的优点。又如申请号为200710046108.4,名称为一种雨水收集处理机,公开号为CN101392543的发明专利,它本发明利用顺序设置的初雨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过滤雨水,利用斜向过滤网和过滤器分离杂物,有效避免了污染,具有低成本的优点。沉淀池处理雨水的成本较低,对SS的去除效果较好,但是沉淀池占地面积较大,在用地紧张的城市,沉淀池的合理布局有很大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66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