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质量分析及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36077.8 | 申请日: | 2009-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3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边燕南;丁宏庆;李炯;余力;彭广香;刘妍;杨帆;安石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泰尔实验室 |
| 主分类号: | G01N21/73 | 分类号: | G01N21/73;G01N21/79;G01B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丛芳;王正茂 |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质量 分析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质量分析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通信机房内蓄电池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通信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行业迅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国共有几十家通信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蓄电池的总投铅量达到数十亿安时。蓄电池的主要作用是储备电能,当外部交流电源中断时,蓄电池作为系统的后备能源,提供电源供应,对不能中断供电的设备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正常使用时保持气密和液密状态,当内部气压超过预定值时,安全阀自动开启,释放气体。当内部气压降低后,安全阀自动闭合使其密封,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蓄电池内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使用寿命期间,正常使用情况下无需补加电解液。
由于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具有无酸雾溢出(密封性)、使用中无需加水(少维护)及安装方便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通信网络中,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就是其后备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源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出现质量问题,就有可能导致系统停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的运行要求较为严格,因此,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的质量控制和性能分析就尤为重要。
目前,对蓄电池产品的质量分析和控制手段主要有:
外观(目视检查);
重量尺寸;
通过充放电测试其实际的运行质量和性能。
以上检测方法详细内容参见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YD/T 799-2002)第6节检验方法、《通信用阀控式密封胶体蓄电池》(YD/T 1360-2005)第6节检验方法和国家标准《固定型阀控密封式胶体蓄电池》(GB/T 19638.2-2005)第7节检验方法。
CN101067645A公开了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性能分析方法,其利用蓄电池浮充电压的离散度来判定蓄电池性能。
CN101067648A公开了一种判定电解液式蓄电池性能的方法及系统,首先检测电解液式蓄电池的内阻,将内阻值与预置的不同剩余容量状态值与内阻值的关系曲线比较,获得当前状态剩余容量状态值,进而判断电解液式蓄电池的性能。
目前的检测方法主要通过实际的运行测试来分析和控制蓄电池的质量,但是存在以下缺陷:
蓄电池测试成本较高,尤其是循环寿命测试,测试周期较长,成本高;
蓄电池进行多次充放电,能耗高;
测试只针对整只蓄电池的外部输出性能指标,不能揭示其内部极板和板栅的结构、化学成分和投铅量等与蓄电池性能的关系;
蓄电池外观不改变,而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改变时,用户无法了解其变化,从而无法了解相应的性能变化,对用户的质量控制存在风险。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全新的考察维度来对蓄电池的质量进行检测分析的方法,在本质上对蓄电池的质量进行检测分析,进而满足用户质量控制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的质量分析方法,包括:
(1)测量蓄电池内化学成分含量;
(2)将化学成分含量与预设标准对比分析蓄电池质量。
优选的,所述的蓄电池质量分析方法还包括测量蓄电池板栅厚度并将板栅厚度与预设标准对比分析蓄电池质量的步骤。更优选的,蓄电池板栅厚度包括蓄电池正负板栅外框厚度、正负板栅内框支撑板厚度、正负板栅主导电板厚度和正负极板厚度。
优选的,蓄电池内化学成分含量包括投铅量和/或镉含量;更优选的,蓄电池内化学成分含量还包括熟的正极板的铅膏中二氧化铅的百分含量和/或蓄电池整体二氧化铅转换率。
优选的,蓄电池的投铅量包括:包括工艺耳的投铅量、包括工艺耳的每安时投铅量、包括工艺耳及考虑过程损耗的投铅量、不包括工艺耳的投铅量、不包括工艺耳的每安时投铅量、不包括工艺耳及考虑过程损耗的投铅量。
包括工艺耳的投铅量为蓄电池中各部件含铅量之和。各部件的含铅量为相应部件的质量与铅浓度的乘积。因此,本发明中蓄电池的投铅量的测量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各部件质量的测量和各部件铅浓度的测量。
包括工艺耳的每安时投铅量=蓄电池包括极耳的投铅量÷测试蓄电池容量;
包括工艺耳及考虑过程损耗的投铅量=包括工艺耳的每安时投铅量÷(1-过程损耗百分率);
蓄电池不包括工艺耳的投铅量=包括工艺耳的蓄电池的投铅量-工艺耳的质量×个数×工艺耳中的铅的浓度,其中工艺耳的铅浓度等于板栅中的铅浓度;
每安时不包括工艺耳的投铅量=不包括工艺耳的投铅量÷测试蓄电池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泰尔实验室,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泰尔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60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纤维素产品
- 下一篇:铝锭含渣率的测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