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式防爆储罐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33660.3 | 申请日: | 2009-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8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莫苏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苏萍 |
| 主分类号: | B65D88/02 | 分类号: | B65D88/02;B65D90/00;B65D90/02;B65D90/12;B65D90/22;B65D90/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 地址: | 2131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防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防爆储罐,尤其是集成式双层防爆储罐。
背景技术
目前,防爆储罐大多使用双层罐壁结构,内部填充防爆材料,罐壁外部布置油气回收管线、泵阀室、电仪表柜等附属部件,专利号为200510059664的中国专利“阻隔防爆橇装式汽车加油装置”公布了一种阻隔防爆撬装式汽车加油装置,其罐体为双层罐壁结构,在罐壁空腔的上部设置有防漏油检测装置,在储油罐内设有隔舱板,将其分隔成多个舱室,在每个舱室内盛装不同油品的汽油,满足不同车辆的需要,在储油罐的上部设有阻隔防爆油气回收器,可回收罐内挥发的油气;集地面阻隔防爆储油罐、加油室和阻隔防爆油气回收器为一整体实现储油罐和加油机的最佳搭配和整体协调。但是,附属部件都布置于罐壁外部,容易因泄露而污染周围环境。另一种集装箱式移动加油站,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防爆储罐的油气管路外置容易泄漏污染环境的缺陷,提供一种集成式防爆储罐,储油罐的罐体为双层罐壁结构,管线系统设置在罐内外罐之间,避免了由于管路泄露等意外情况造成地下水资源、空气污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集成式防爆储罐的罐体为双层罐壁结构,内罐体为圆柱体状,外罐体为矩形状;内罐体与外罐体间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上开孔,进油管线、出油管线、电仪管线、油气回收管线置于内罐体与外罐体间,从支撑板上德开孔穿过;同时在外罐罐体内设置泵阀室和仪表配电室;内罐体内设置有角钢搭接的框架,框架内设置作业通道及清洗通道;内罐体内及内外罐间填充有阻隔防爆材料。
所述的电仪表管线外有保护管道保护,保护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无缝钢管从支撑板开孔穿过并与支撑板焊接固定。
所述的油气回收管线连接在内罐体的最高点,有防溢作用,在油气回收管线设置感应电磁阀,当内罐所盛油料液面过高时,感应电磁阀打开,方便油料溢出,由于油气回收管线设置在内外罐之间,一旦有油料溢出也不会造成地下水、空气污染。
所述的内外罐间填充有阻隔防爆材料。
所述的内罐体内设置内罐隔仓板把内罐分割成两个或多个仓室,使罐成为多油品共容防爆储油罐。
所述的罐体内设置有框架,框架内设有作业通道和清洗通道。所述的作业通道具有相对于罐体中间部位轴向作业通道和与轴向作业通道垂直交叉的纵向业通道;框架底部设置有起支撑阻隔防爆材料作用的不锈钢网,在作业通道以外的框架与罐壁空间内填充有阻隔防爆材料,作业通道内和框架两端面外的封头空间均填充有可移动阻隔防爆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管线系统设置在罐内外罐之间,避免了由于管路泄露等意外情况造成地下水资源、空气污染,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管路直接暴露在外,有效的延长了管路使用寿命;罐体内设置泵阀室和仪表配电室,使防爆储罐功能更加齐全,结构更加集成,同时节约了材料,更加美观;本发明由于在内罐体内及内外罐间填充有阻隔防爆材料,可实现储罐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中,1-1、出油管线A;1-2、出油管线B;2、装置底座;3-1、进油管线A;3-2、进油管线B;4、内罐隔仓板;5、外罐隔仓板;6、止回阀;7、卸油泵;8-1、油气回收管线A;8-2、油气回收管线B;9、泵阀室;10、电仪表柜;11-1、液位检测口A;11-2、液位检测口B;12-1、呼吸阀口A;12-2、呼吸阀口B;13-1、量油口A;13-2、量油口B;14-1、人孔A;14-2、人孔B;15、外罐体;16、内罐体;17、阻隔防爆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结合图1、图2,一种防爆储罐,包括内罐体16,外罐体15、内外罐间支撑板、装置底座2组成,内罐体15内及外罐体15与内罐体16之间填充有阻隔防爆材料17,所述的防爆材料17为金属箔材制成网状,并卷成相互叠层组成的蜂窝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苏萍,未经莫苏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3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频变压器绝缘浸渍处置工艺
- 下一篇:基于双处理器的智能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